|
|
|
台北市的新錄影監視系統規劃,基於犯罪偵防需求,導入同心圓理論概念、各監視器的設置地點及拍攝方向,皆依點線面的原則設計,讓罪犯無所遁形,且任一派出所皆可以隨時調閱全市13699支監視器即時及歷史影像畫面,不但解決以往耗時費力的傳統調閱流程,也成功建立「影像一站取、偵察更有力!」的科技辦案新模式。 |
|
|
台北市於民國98年開始建置「治安電子城牆」,並於99年10月開始陸續回傳,到了101年11月底13699支監視器畫面已全數回傳,除了在犯罪偵察上發揮效能外,在台安要點、道路車流監控等各面向,也都有相當好的成效。台北市警局曾針對民眾作過滿意度調查,64.2%的民眾認為,監視器設置後,走在路上比較有安全感,59.6%的民眾覺得生命財產安全感增加。
兩年前,在台北市松山區台灣中小企銀的運鈔車強盜案,就是在台北市綿密的監視器及同心圓偵防理論拍攝追蹤下,不到兩個月,雨衣大盜即被逮捕宣告破案。
台北科技監控受國際專家肯定
台北市犯罪預防科科長林文貴表示,若以99年影像開始回傳作為分水嶺,98年台北市的破案數據為 210 件,99年增加到255件,101年5282件,102年則破案6584件,這些除了刑案,也包括了交通案件。
在街頭監視器發揮功效下,不論搶奪案及住宅竊盗都出現逐年下降的趨勢。林科長指出,搶奪案97年有279件,99年189 件,100年87件,101年66件,到了102年僅剩37件;住宅竊盗案以前是最難破的,根據統計,97年的破案僅34%,99年升到40%,101年達到78%,去年破案率則逾八成。
林科長解釋,多數的搶奪案件是一個人做好幾個案子,搶匪可能在搶後休息幾天看看風聲,如果警方沒有進一步行動就會繼續做。現在有了監視器的輔助,搶匪可能作案不到幾個小時,頂多兩三天就被抓到,還來不及做第二件就進監了,也就沒有後面的第二件第三件了,當然犯罪率也就跟著下降。
其實,台北市街頭早期就設有監視器,數量也不比現在少,但過去監視器都設在各里長處所,警方常要到某個里長家調畫面,然後再到另一個里長處調畫面,造成人力與時間的浪費,而且不同系統的解讀程式都不同。
後來在推動「台北市治安電子城牆」計畫時,警方便以治安的需求重新思考,依各分局人口數、轄區面積以及近幾年刑案發生數,同時評估治安上可能需求的熱點作規劃,而且新的監視器系統提供「一站式」設計;台北市94個派出所,不論員警在哪一個派出所,都能調到全台北市1萬3699支監視器畫面,比如員警目前人在中正區仁愛路的派出所,透過一站式就可以調到北投山上的監視器。
由於累積了許多應用上的經驗,林文貴科長表示,台北市依新的監視器系統發展出「同心圓」偵防理論,就像颱風一樣,某個地方發生刑案時,依刑案發生的時間、可能的範圍,進行軌跡追蹤,按同心圓理論加暴風路徑調閱相關監視器畫面,並從中進行預測,直至目前使用情況非常好,日前台北市警方在國際犯罪學研討會上發表,還獲得許多學者專家的肯定。
承商加強經驗學習 整體規劃將大幅升級
對於「台北市治安電子城牆」新式監視器系統能在台北市成功,犯罪預防科組長張久宜認為,主要是台北市擁有兩大優勢:一是台北市面積小,監視器設的夠多夠密;二是一站式設計,可以調閱所有的影像,讓偵防速度因此加快。
不過,新的監視器系統也非百分百完美。張久宜組長說,台北市對市容要求嚴格,不論是立桿架、架設機組或相關施作工程等,市府都有管制,而且要求儘量減少,台北市也不允許線路架空,但如果改由開挖地下線路,又有路平專案等等嚴格的限制,這些都是其他縣市比較少遇到的問題,也導至許多有意承攬的廠商因此卻步,得標廠商更是抱怨連連。
但是最大的困擾,卻是多數承包商的經驗不夠,遇到問題處理能力有限。
張久宜組長說,警方原本規劃在某個街角設置監視器,但承商往往以無法設置為由要求移至他處,監視器到底該設置何處等問題,在施作的過程中不斷產生,造成承辦的警政人員極大的困擾。張組長表示,日前他參加工業局會議時便要求,未來相關標案應明訂承標廠商須具備一定能力與施作經驗,或是擁有合格的工程夥伴,否則不但廠商執行過程辛苦,主辦單位也覺得困擾。
除了承商的經驗不足,監視器的電力與網路使用,也是一大挑戰。張久宜組長說明,一個監視器要能運作有三個部份,一是設備,設備必須放在合適的桿架上,但未必每個計劃的地方都能設置桿架,所需要的設備或夾具也都不一樣;第二個是監視器需要電力,但台北市公共電力不容易取得,因為市府不容許隨意架空線路,但如果往地下開挖埋接,道路以下的管線又十分混亂,加上路平政策也不容許開挖太多,所以要找到合適的電力來源很困難。第三則是網路;我們初期的合作對象是中華電信,中華電信從電信局轉型而來,管線建置已非常綿密其他業者,但仍有許多地方無法提供網路。在台北市,電力與網路的來源,其實不如一般人想像的容易。 |
|
|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DS智慧安防雜誌聲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