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庫
  品牌樹
  產品櫃
 
 

無縫接軌 打造桃園機場智慧安全網
 
 
 
責任編輯:唐植梅
6077
最後更新時間:7月 | 7日 , 2022
 
好友人數

桃園國際機場為台灣對外出入的主要機場,機場的安全管理維護要求相當高;機場是個高科技、高敏感的地方,再加上政府正在推動的智慧航空城,會以桃園國際機場為核心連接整個智慧型城市。智慧化科技的到來,也讓機場智慧化的安全設施日益重要。
 
秋高氣爽的藍天,映照在挑高的桃園機場入境大廳帷幕牆上,更顯亮麗。十月連續假期前夕,拖拉著行李箱的旅客穿梭如織,場內安全維護管理人員不多,一群群在不同角落移動的旅客團體卻顯得安靜有序。負責桃園機場營安的人員表示,這一切全賴近年陸續更新的安全設備發威,在智慧化系統的協助下,才得讓機場在有限的人力發揮最大效能。

未來趨勢 打造桃機成智慧機場
根據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UNWTO)統計資料,桃園機場2013年國際旅客來台人數逾3,000萬人,成長率9.6%高居全球第10名,預估今年來台旅客人數也可達到3400萬人,2014年的桃機,仍將以11%的成長率傲視亞洲。

面對來台旅客人數每年持續成長,以及推動多年的桃園航空城計畫即將動工,交通部長葉匡時在今(2014)年國際機場界盛會三一論壇中宣示,台灣將成為未來的東南亞運輸中心;2013年底新接任桃園機場公司的總經理費鴻鈞更強調,將透過資訊及電子化系統,以及兼顧機場、航空公司和顧客三方利益,要讓旅客感受到卓越的服務品質,同時打造桃機成為一座「智慧機場」。

其實,於1979年啟用的桃園機場第一航廈,曾是亞洲最先進的國際機場,1978年啟用的日本成田、1981年落成的新加坡樟宜機場,都曾把桃機當做觀摩對象,但因我國長期以來視機場為交通設施的一環,無意提升設備與服務精神,反觀日本成田、新加坡樟宜機場卻不斷投注大量經費與心力更新機場的軟硬體設施,同樣營運都超過30年,成田與樟宜機場在國際間的服務品質及形象,竟明顯領先桃機一大截。

背負著「亞洲落後機場」的惡名,桃園機場2004年除了邀請國際設計師進行競圖設計,2007年民航局開始執行「國家重要交通門戶──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改善工程專案計畫」,配合行政院在2008年開始推動的桃園航空城計劃,桃機整建工程得於2009年正式展開。

桃機位居航空城蛋黃核心區,因應未來航空城朝向智慧型發展,桃園機場也勢必要跟著智慧化。桃機總經理費鴻鈞規劃,桃園機場要做到智慧化,最重要必須先做的兩大主軸,分別是機場的日常維護以及機場保安。肩負機場營運安全主責的營運安全處處長陳志嘉表示,機場的保安在場內除了持續進行CCTV系統汰換整合,還有建置門禁管制、火警及廣播等系統也在更新中;進行場外保安的電子圍籬及軍規雷達,則已在今(2014)年3月起展開保安工作。「至於機場的日常維護則有賴充裕的管理人力,但人力不足是目前機場最大的問題,我們計劃在明(104)年建置一個智能管理系統來改善。」陳志嘉處長說。

工程汰換 建構機場全方位服務
過去編於民航局旗下的桃園國際航空站,機場內航警、海關、移民署各自隸屬不同單位,攝影機安全設備也是各自決定裝設,常常是同一個區域裝了四、五支,卻也有該裝安全監視器的區域卻完全未裝置且無人看雇;直到2010年年底機完成體質改造,改為直屬交通部,所有設備也統一進行整合規劃與裝置。

「桃機公司受有政府採購法限制,任何採購必須透過招標且需事前規劃,幸好透過中華電信的協助完成自民國100年第一期的工程建置,在基礎建設持續建置下,今年已完成第三期汰換招標 希望年底前可完成整個工程。」陳志嘉說明目前進度。

根據規劃,桃機的攝影機裝置約需3,000支,從100年開始第一期工程至今年第三期,攝影機目前已完成2,000支汰換,如明年第四期設備更換到一段落,應該到105年才須要再評估後續的更換需求。

除了攝影機安全監視系統的汰換,為維護出入口大廳治安、避免計程車黃牛搶客,以及防止遣送出境人員逆向溜回,桃機此次也採購了30支以每支授權計費的人臉辨識系統及100支人流偵測監視裝置。

桃機統計,約有26%國際觀光客入境台灣後需要搭乘計程車,為了讓旅客安心,在桃機排班的425台計程車司機皆經過航警局的背景安全查核,車內並配備有行車紀錄器、衛星導航等設備,並提供載明時間、公里數等資訊的乘車收據,以及每人投保新台幣250萬乘客意外險等。但是「3,400萬名機場旅客」這塊餅實在太大,沒有排班資格的白牌客車駕駛便混進大廳進行搶客。
為維持及疏導機場龐大人潮,航警人力多配置在出入口,但白牌計程車黃牛常有四、五十人聚集大廳,攬客行為不僅造成國外友人來台觀感不佳,也嚴重影響航警及人員工作,新引進的人臉辨識便用於辨識這群黃牛進行勸離,據說,這批設備的辨識率,「連雙胞胎都認得出來」。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DS智慧安防雜誌聲明 ]※
 
 
 

 
 
專家
 
 
專家 : 桃園機場公司營運安全處 陳志嘉處長
 
 
無標題文件
 
 
 
   
上敦企業
Suprema
NETGEAR, Inc.
   
台灣工具機同業公會
axxonsoft
METAIAM
   
HID
Indusvision
剛鈺公司
   
Informa
外貿協會
資策會
   
昇鋭智慧科技
台灣安迅士
晶睿通訊
   
江森自控
台達電
宏電科技
   
通航國際
馥鴻科技
Western Digital
   
城智科技
新光保全
皇昇科技
   
瀚錸科技
聯發光電
利凌企業
   
佳皇展業
歐益科技
海康威視
   
台灣微凱
車鋁工業
以特科技
   
泓格科技
燦金實業
清波實業
   
友旭科技
鎧鋒企業
揚益科技
   
台灣穩鴻科技
紫有科技
台灣迪維科
   
Informa Markets BN Co., Ltd.
欣永成科技
維夫拉克
   
采森國際
 
 
 
 
   
 
 
關於iDS+智慧安防雜誌
 
iDS智慧安防雜誌創立於2013年12月,致力於推廣安防智慧化技術與創新安防科技產品,詳細報導安防產業趨勢與市場脈動,於2017年1月從平面媒體轉型成電子媒體,並於2018年5月推出「iDS智慧安防」影音頻道,藉此擴大受眾族群,以期將原本封閉保守的安防市場,推廣到更多元的應用市場
 
 
 
讀者服務信箱:contact@aimag.tw  
讀者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309988  
讀者者服務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LINE線上即時客服: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關於我們   內容政策
     
隱私條款   版權使用
     
聯絡我們    
 
 
 
 
 
*本網站對消費者完全免費使用,不會向讀者收取任何舉凡仲介、手續等等費用,若有不肖人士向您收取費用,請您立即告知我們
 
 
Copyright @ 2013 iDS Magazine 智慧安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