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Data於各產業的應用
近年來各家電廠商都極力開發智慧電視產品,Smart TV,是利用電視螢幕的影音輸出結合電腦及網路功能,也因導入作業系統像是Android及ios,智慧電視也可以和攜帶裝置互通,例如看電視看到一半必須離開去做家務,卻又不想錯過正精彩的節目,這時可以將節目內容轉移到攜帶式裝置上便可繼續觀看,解決了地點的限制;反之,攜帶式裝置上的內容也可轉移到電視進行觀看與操作。軟體開發商可以設計各種APP,讓電視操作也能依照個人的需求來使用,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廠商透過這些APP進而蒐集到使用者觀看電視的習慣與喜好,未來的Smart TV可能會發展成依據不同的家庭成員提供更適合的節目供選擇。
Big Data應用的倫理爭議
不過,Big Data應用雖然開啟許多可能,也提供機會,但也存在著許多疑慮。光是Big Data的取得方面,就存在著許多爭議的手段。洪士灝舉例,一些企業製做免費的應用程式供人下載使用,其實目的是要取得用戶的個人資料,另外也有些大公司會在網路上佈署監控、攔截機制,資料經過就複製一份,這些方式都是透過無形手段竊取個資來豐富自身的資料庫。而我們的資料被這些企業拿去後,在使用方面也往往難以監管,即使公司在這些資訊的使用上,經過匿名處理,但是仍有透過資訊的細節推斷出資料所屬者的風險,尤其是當該資訊的稀有性和特殊性特別明顯的時候。
除了上述資安和資訊對等的疑慮,因為 Big Data應用需將資料分門別類,在對人進行判斷時,也有貼標籤、塑造刻板印象的疑慮,尤其在安防應用上,更存在著人權爭議。譬如美國已經在做的,利用Big Data判定出犯罪熱點,讓警方加強警力在這些熱點進行預防性巡邏和稽查,以期達到預防犯罪的效果,只是這樣做卻也會造成對特定社區刻板化的問題,長久下來甚至可能衍伸為一種歧視、偏見。假使未來該應用擴大到去判定什麼樣的群體和人犯罪率較高,那更會造成嚴重的污名化和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