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庫
  品牌樹
  產品櫃
 
 

校園RFID計畫 安全管理成效斐然
 
 
 
責任編輯:游沛文
6015
最後更新時間:7月 | 7日 , 2022
 
好友人數

教育部多年前推廣「校園安全應用RFID計畫」,許多專業團隊運用RFID技術與人性化設計,提升學生安全及輔助學習。究竟成果如何?有哪些值得借鏡之處?
 
教育部於97學年度推行「校園安全應用RFID計畫」,目的是透過RFID(無線射頻辨識)技術協助特教學校與國民小學,邀集北中南三區、共9所大學參與計畫。本刊實際走訪嘉義中正大學,邀請RFID專家熊博安教授分享「校園RFID計畫」的建置經驗與成效。

熊博安教授表示,該校團隊先建立一套SOP,規劃RFID應用情境,每個情境再訂出管理者、參與者(師生)、維護者等角色與權限。主要的作法是,由學童攜帶RFID標籤(例如數位學生證或腕帶),而校內廣設RFID讀取器,就能隨時讀取學童的位置行蹤。

值得一提的是,通常門禁是採用被動式RFID、而監控則採取主動式RFID,但為了兩者兼顧,教育部希望學校裝設主動+被動「複合式(COMBO)RFID感測系統」,雙管齊下。

嘉義特教學校與嘉義大學附小的重點建置如下:

重點1:學生宿舍點名管理
特教學校大約有50名住宿生,有些學生會賴床、遲到、躲在宿舍,讓老師找不到。因此,校方裝設9台主動式RFID(約30公尺)讀取器,可以主動讀取學生身上的RFID標籤,即時定位追蹤,協助老師掌握學生行蹤。

曾經有住宿生偷溜出去玩耍,所以校方用被動式RFID讀取器,偵測學童是否在宿舍內;另以主動式RFID讀取器與紅外線技術,偵測學生爬牆行為,除了聲光警示外,還可立即通報舍監或相關人員。

重點2:上下學及在校行蹤通知
讓通勤生攜帶主動式RFID標籤,並在學校各個出入口設置RFID讀取器,以便記錄學生到校及離校時間、明確位置。如果學生到校或離校時間異常,系統就會發送簡訊通知學生家長。

重點3:校園危險區域管理
特教學校有一塊巨石藝術品,擔心學童攀爬失足,因此建置RFID讀取器和「有向」天線,此天線只偵測單向的危險區域,並裝設喇叭做為警示。嘉義附小的回收廠附近地面偶爾有釘子、碎玻璃,具有危險性;大樓屋頂也常有學童逗留嬉戲,還有120公分高的矮牆、停車場等多處危險區域。在這些危險區域佈建RFID讀取器,學童推門進入頂樓時,運用紅外線網路攝影機,搭配主動式RFID,由系統偵測辨識學童。並在讀取器與通報單位之間建立連線,通知警衛、導師或學務處人員立即上樓處理。

重點4:學生倒垃圾路線追蹤
特教班老師訓練學生下午四點去倒垃圾。從教室到垃圾場的路途中,小朋友常常迷路或跑去玩耍,讓老師找不到人。中正大學團隊實際觀察倒垃圾的路線,沿路佈建大約5顆讀取器,一旦學童沒有回教室,老師透過系統可查知學生去向。系統可精確計算出倒垃圾的路線和耗時,除了迅速找到學生,還有助於老師訓練學生。

重點5:校外教學點名系統
嘉義附小每學期舉行校外教學,為了避免學童脫隊走散,老師帶著手持式RFID讀取器,隨時注意學童的行蹤。(可設定只監控幾個調皮的學生),這套系統可連接管理軟體,具有報表輸出、統計分析等功能,用於校車點名也很方便。如果學童已經透過校車系統點名,老師可直接連接電腦,針對尚未點名的學童,早上再進行點名。

重點6:學生體溫異常管理
特教學校有一個班級,全班都是體溫不穩定的學童,需要特別照顧,並隨時留意體溫變化。廠商在TAG裡面嵌入RFID與體溫監控的晶片,讓學生戴在手上,但由於每個人手腕和實際體溫的溫差不同,必須逐一調校,相當費工。幸好成果顯著,幫了老師很多忙。

重點7:校園訪客管理
為了避免訪客進入學校後,滯留不去,對學生造成危險,所以要建立管理制度。先請訪客換證、戴上RFID標籤,這樣一來,警衛從監視畫面就可以知道訪客的行蹤。其次是建置人臉辨識系統,將一些可疑人物建檔,當這些人來訪,警衛可以辨識出來,嚴加控管。

整體來看,特教學校的RFID建置成效最為顯著,尤其是輔助學習的部份,許多情境應用延續至今。無奈教育經費有限,計畫實行兩年就中斷了,大學團隊與專業廠商合作開發許多前瞻性的應用,卻沒有延續下去、推廣到各縣市,實在令人惋惜。

時至今日,設備的維修保養也是一大問題。當時沒有編列維修保養的預算,後來設備損壞,校方沒有經費維修,廠商也不可能賠本修繕。藉由這些前導性的案例分享,希望提供各級學校可依循的指標,避免重蹈覆轍。

心得與檢討:
  • 所有設備和管理平台都是網路化,經多次測試後穩定度良好。
  • 資訊安全及人權隱私需要拿捏得宜,以免家長抗議。
  • 資訊管理過於嚴密,反而造成大學團隊無法遠端協助處理問題。
  • 家長擔心RFID電磁波會影響學童健康,實際測量後發現不會影響人體。
  • 有些學校反應主動式長距離RFID容易受到干擾,以致訊號錯誤。
  • 成本太高,點名系統的讀取器要價七、八萬,每個TAG一千多元。
  •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DS智慧安防雜誌聲明 ]※
     
     
     

     
     
    專家
     
     
    專家 : 中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系主任 熊博安
     
     
    無標題文件
     
     
     
       
    上敦企業
    Suprema
    NETGEAR, Inc.
       
    台灣工具機同業公會
    axxonsoft
    METAIAM
       
    HID
    Indusvision
    剛鈺公司
       
    Informa
    外貿協會
    資策會
       
    昇鋭智慧科技
    台灣安迅士
    晶睿通訊
       
    江森自控
    台達電
    宏電科技
       
    通航國際
    馥鴻科技
    Western Digital
       
    城智科技
    新光保全
    皇昇科技
       
    瀚錸科技
    聯發光電
    利凌企業
       
    佳皇展業
    歐益科技
    海康威視
       
    台灣微凱
    車鋁工業
    以特科技
       
    泓格科技
    燦金實業
    清波實業
       
    友旭科技
    鎧鋒企業
    揚益科技
       
    台灣穩鴻科技
    紫有科技
    台灣迪維科
       
    Informa Markets BN Co., Ltd.
    欣永成科技
    維夫拉克
       
    采森國際
     
     
     
     
       
     
     
    關於iDS+智慧安防雜誌
     
    iDS智慧安防雜誌創立於2013年12月,致力於推廣安防智慧化技術與創新安防科技產品,詳細報導安防產業趨勢與市場脈動,於2017年1月從平面媒體轉型成電子媒體,並於2018年5月推出「iDS智慧安防」影音頻道,藉此擴大受眾族群,以期將原本封閉保守的安防市場,推廣到更多元的應用市場
     
     
     
    讀者服務信箱:contact@aimag.tw  
    讀者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309988  
    讀者者服務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LINE線上即時客服: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關於我們   內容政策
         
    隱私條款   版權使用
         
    聯絡我們    
     
     
     
     
     
    *本網站對消費者完全免費使用,不會向讀者收取任何舉凡仲介、手續等等費用,若有不肖人士向您收取費用,請您立即告知我們
     
     
    Copyright @ 2013 iDS Magazine 智慧安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