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銀行即將實現,是否衝擊安防監控市場? | 
              
                |  | 
              
                |  | 
              
                |  | 
              
                | 
                    
                      
                        |  | 
                              
                                
                                  |  | 3399 |  |  
                        | 最後更新時間:7月 | 7日 , 2022 |  | 
                  
                 
                   |  | 
              
                |  |  | 
              
                | 
 | 
              
                |  | 
              
                | 銀行安防市場這幾年來的變化頗大,而面臨數位化潮流到來,銀行型態在轉型之際,對於安防監控產業的影響有哪些? | 
              
                |  | 
              
              
                |  
 國內目前銀行數量過多、業務及產品相似,造成惡性競爭而導致獲利差,為了避免惡性競爭持續,因此金管會通過,金融機構因合併而暫時關閉的分行,如果要再復業,從過去5年大幅縮短限3年,超過3年就不准再開,且每年核准新設家數也不會超過去年裁減數,「總量控管」意味濃厚。從這點便可得知,至少未來不會再有行數過度增加的情況,對於安防業者來說,是否代表這個市場就停滯甚或縮小了呢?
 
 
  政府對於金融機構的決策不斷,金管會於去年喊出的「金融3.0」口號,也代表著政府將成為領頭羊,帶領保守的銀行產業大步邁向數位化時代,「未來銀行」的到來似乎不遠了。 
 未來銀行是什麼?來看看各國銀行所玩的數位金融點子。日本的樂天銀行可讓顧客直接從臉書匯款給朋友,你甚至不必知道對方的銀行帳號;德國的Fidor銀行更誇張,把銀行臉書的「按讚數」當作存款利率指標,基本的存款利率是0.5%,臉書頁面每多兩千個讚,利率就調升0.1%,最高可達1.5%,每年年底利率則歸零重來。2015年1月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親自造訪,由騰訊持股30%的「微眾銀行」試營運典禮,見證了全中國第一筆透過手機鏡頭人臉辨識、遠距離線上開戶的小額貸款。
 
 而台灣也沒錯過這波數位浪潮,金管會在今年1月13日一口氣宣布12項銀行業務開放線上申辦,包括結清帳戶、約定轉帳、辦理信貸、信託開戶,未來都不必再跑銀行,申辦信用卡也能用網路搞定,而線上直接開立銀行帳戶也在2月放行。簡單的說,以往需要走進銀行才能處理的業務,未來都能隨手完成。
 
 未來銀行對安防產業的衝擊是什麼?最大的改變就是各家銀行不只不擴張,而將是會縮減行數,行數縮減後,安全監控設備的市場將會逐漸消失。當然,未來銀行不會驟然而至,需要幾年時間醞釀,但在轉換的幾年期間,安防業者也需要思考如何轉換合作或經營模式,將自己準備好了以迎接這即將改變的銀行型態。
 
 其實台灣的銀行行數過多是一直以來的問題,也因此銀行業者也曾經推出「簡易分行」的概念,減少人力配置及行舍規模,但也因為人力過少的問題,而更容易引起歹徒的覬覦。曾有某銀行的簡易分行在一年內發生兩次搶案,歹徒分別趁著營業前及結束營業時,營業廳裡只有幾位行員的時段下手。這對於銀行來說是不定時的炸彈,除了需承擔有形的金錢損失外,也會折損民眾對於銀行安全的信心。
 
 關於銀行金融機構安全議題,各地警政單位也非常注重,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為例,每年皆會和各家金融機構召開安全協調會,檢討該年的安全維護作業並提出改善措施,以緊密協助銀行業者進行安全管理。
 
 除警政單位外,政府單位如金管會也為金融機構的安全維護設立法規─「金融機構安全維護管理辦法」,但此法規的規範是以原則層面做規範,於細節部分並無更明確的規定,因此銀行公會也自主設立了另一「金融機構安全維護準則」,給予公會會員更多細節項目的具體規範。當然,政府法規是一定要遵守的,否則無法開設,但銀行公會所提出的規範對於銀行業者是否有約束力呢?這就和發生事故後能獲得多少保險理賠金有關了,如果銀行沒有按照參考規範執行安全維護,一旦發生事件,那麼保險公司便會認定該銀行有具體可參考執行的做法卻無作為,是銀行業者須自行承擔管理風險,因而降低保險理賠金額。
 
 民國94年以前的銀行駐衛工作其實是由警察單位負責,但其實這項勤務除了造成警察滿大負擔,也因為民眾普遍認為銀行大多為民營,卻利用隸屬公家單位的警察人員來協助安全維護工作並不恰當,因此於民國94年後便撤銷此駐衛工作,由銀行自行聘僱保全業者來維護安全工作。但也因為這項政策,讓銀行保全業進入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品質優劣也難以控管,安全管理對於銀行來說是絕對核心的重點,交由各家銀行各自委外聘僱保全公司也引發了不少問題,因此,政府委託台灣銀行訂立了共同採購契約讓各家銀行遵守採購規範,沿用至今。
 
 銀行產業特殊,外界對於銀行評價總是停留在保守、無法接受新事物的階段,但其實銀行產業不能一言以蔽之,銀行類型分為公股、泛公股及民營銀行,如為民營銀行,在採購方面當然就比較不受限制,也因此對於新科技或新產品的接受度也較高。例如兆豐銀行已具備中央監控系統,大多數的民營銀行也開始或是全面更換為數位監控設備。但以公股或泛公股的銀行,因牽涉到政府採購流程,因而有諸多限制,也就是說,銀行機構對於安全監控新產品並不是沒有需求,而是在種種考量下必須選擇當下更適合的產品。
 
 對於安防的趨勢與新資訊,銀行安全維護相關人員也是求知若渴,希望更加了解目前安防產業及產品現況,例如運鈔對於銀行來說也是重點項目之一,市場上是否已開發運鈔追蹤器或是安全性更高的運鈔袋、運鈔箱?在門禁方面,以往為了提高門禁安全層級與管理,因此可能有三個單位的人員持有同一門禁的感應卡,如有解鎖需求,則需會合三個單位甚至更多人員到場一同開啟,是否有相關的科技是可以解決勞師動眾,又能維持安全層級的產品呢?
 
 而部份銀行業者對於IP產品仍有資安方面的疑慮,因為銀行掌握著許多機密數據及個資,資安問題是各家銀行都非常重視的一塊領域,安防業者如何協助銀行解除數位產品帶來的困擾與恐懼,是目前最主要的方向;而對於安防業者也需要思考當未來銀行來臨時,要如何再開拓市場藍海,期許銀行與安防產業能共同合作,攜手打造安全無虞的金融環境。
 | 
              
                |  | 
              
                |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DS智慧安防雜誌聲明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