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庫
  品牌樹
  產品櫃
 
 

銀行安防需求v.s現今安防科技=最佳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張婉玲
5066
最後更新時間:7月 | 7日 , 2022
 
好友人數

銀行金融機構是安防業者一直想進入卻不得其門而入的市場,這中間產生了哪些資訊落差與應用鴻溝呢?
 
影像監控是銀行最主要的安防措施,目前現行應用主要還是以類比式攝影機+DVR(Digital Video Recorder)為主,和上一代的類比式攝影機+錄影帶儲存模式比較起來,因為改變了儲存影像的方式─從錄影帶改進成硬碟,不須再使用錄影帶重複置換,並且當硬碟儲存空間已滿,新錄製的影像就會自動覆蓋,在影像保存上,目前多數銀行業者採用的監視系統使用上較容易,並且穩定得多,符合金融產業期待安防系統的主要需求。

但現在金融業界多數採用的前端攝影機及傳輸模式還是類比訊號,在錄製影像畫質上還是受到一定的限制,在日後的影像回放中,對事物的辨識程度有限,尤其在夜間拍攝下,更是受限於光源是否充足的變動因素。且類比式攝影機在錄製影像上除了解析不足外,也容易產生色偏。

在安防應用層面來說,這類的DVR系統是受限於各家廠商在當初建置時規劃的封閉式架構,未來如果需要擴充設備或需與後端儲存設備整合,設備之間的相容性又是一大令人頭痛的問題,通常一套系統只會有固定的監控功能,因此只能做到被動式的安全應用,也就是只能在事件發生後,再依據案發時間抓取影像紀錄中的畫面來了解事件發生過程,協助警方辦案,這也是目前台灣民眾對於監視監控設備的一貫認知。

因此銀行採購單位也有一樣的想法,對於現在安防產業中喊了好幾年的數位化、智慧化產品心如止水,或許是因為當初數位化監控產品價格高出類比式設備許多,基於預算考量因而無法汰換,但科技日新月異之下,許多數位化監控產品價格已經親民許多,功能、操作使用上也越來越人性化,更因為數位化,而簡化了設備的周邊消耗性配件,這無疑也是省下了一筆費用。

本篇文章並不為廠商或系統整合商作嫁,而是期許銀行採購單位翻轉以往的概念,跳脫「銀行不需要數位監控科技」、「只要能錄影就好」這般保守窠臼,當了解目前安防科技趨勢等資訊,曉得哪些產品符合自身需求,打破以往由設備商或是系統整合商說了算、業主乖乖買單的境況。

數位化是未來趨勢,但數位化真的好嗎?
安防產業界高喊數位化監控已多年,近年來系列產品推出甚多、也越來越為穩定,在產品同質性高及同業競爭下,相關產品價格也逐漸下修,不再像往年一樣高不可攀。同業一窩蜂的朝數位化方向發展,數位化的監控產品好處到底有哪些?
一、易於使用:方便的搜索功能;能夠同時錄製和播放;影像品質提高;提高了壓縮和儲存、整合的潛力。
二、遠端連線:使用者可以透過網路從任何一台電腦上看到監控影像,並且不需要安裝額外的硬體。
三、儲存容量大且安全:只要儲存裝置容量越大,儲存的影像則就越多也越靈活,可作最有效之規劃。並能夠結合智慧影像辯識,即可將入侵者或事件的快照,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警察或有關機關。
四、成本降低:以網路線替代傳統纜線,而且每支攝影機都演進成一套網路設備,以自動配發IP位址的方式,與後端監控主機與儲存設備建立傳輸。與類比監控系統比較下,NVR架構建置容易,只需網路線及電源線,省去傳統纜線及相關設備,如訊號放大器、選台器等的龐大支出。
五、無相容性問題:目前的NVR製造商,從前端攝影機到後端儲存系統,都改為開放式架構,皆為統一標準規範。不同廠牌的前端攝影機至後端儲存設備,所有零組件都不再受侷限,以使用者來說,就不需要考慮到系統相容性的問題,因而更能夠有彈性的選購監控系統,整套系統可依照自身環境所需,選配不同廠牌、規格的零組件,達成不同需求。
了解了以上數點關於數位化產品的優勢,是否稍微軟化了原先對於數位產品嬌貴、花費龐大的刻板印象?接下來便來介紹銀行金融產業方面的安防設備應用建議。

百萬畫素攝影機的必要性?
追求高畫素是監控產業一直以來的目標,因而廠商們也都不斷的推陳出新,強調幾百萬的畫素、高解析度,但對於銀行業者的應用層面在哪?

近幾年曾經發生過幾起客戶臨櫃存款時與行員產生糾紛新聞,類似糾紛不斷發生,造成銀行與民眾間的困擾,因此目前在銀行櫃檯內,每位行員身後都會架設攝影機來錄製每項作業過程,以給予行員及民眾保障。而如點鈔這般快速又精細的影像移動,便需要百萬畫素攝影機提供清晰圖像品質,其錄製的影像品質比起過去的類比閉路電視至少高出三倍的解析度,是在錄製較精細作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設備。

而目前的百萬畫素攝影機除了能提供高畫質的影像之外,也多具備有其他附加性功能,如紅外線攝影,可幫助在黑暗區域中保持攝影品質;熱成像攝影,利用熱感偵測追蹤可疑形跡;以及高速水平轉動、垂直轉動及自動變焦功能皆是市場上已有的攝影機功能。

網路攝影機Plus寬動態需求,清晰度Up
攝影機仍然是銀行監控系統中最主要的環節,並且需要依據不同場域使用不同性質、功能的攝影機。各家攝影機廠商除了不斷推出更高畫素的攝影機之外,因應面積範圍較大、環境變動因子(如光源、人員晃動)較多的處所,如銀行的營業大廳,便發展了百萬畫素攝影機搭配寬動態影像技術。

何謂寬動態技術?所謂寬動態(Wide Dynamic)就是解決在逆光環境下產生的畫面黑化的問題。攝影機在逆光時,因為整體入光量太大,為避免過曝快門速度便會提高,便會導致背景正常,但影像主體因曝光不足就黑掉了,也就是所謂的逆光現象;進階一點的網路攝影機改良了這個問題,可以指定主要影像範圍測光,但當主體影像原本的光線較暗,快門速度便會慢下來,造成主體影像清晰,但周圍環境便曝光了。寬動態技術其實是後製的影像處理技術,也就是把攝影機所捕捉到最亮與最暗的畫面,調整至完美的境界。

寬動態技術能夠大大改善以往銀行錄影設備總是錄到模糊不清、重點影像黑化或曝光,導致無法辨識的問題。也因此部分銀行、金融業者也逐漸在新設行舍中採用具備寬動態影像技術的網路攝影機。

360度魚眼攝影機技術精進,畸變處理能力決定影像品質
魚眼攝影機也是各家攝影機廠商主力發展的產品之一,原因是用一組鏡頭便可達到全景觀看的目的,而攝影機的硬體設計複雜度也較低、穩定度及使用壽命較長,消費市場接受度高。魚眼鏡頭「機如其名」,因為鏡頭前端像魚眼睛一般而得名。但魚眼攝影機的技術難度在於後端的影像處理,必須要將原始畸變的曲型影像矯正為正常的方形分割影像。

魚眼攝影機的最大優勢便是在於一機就能夠全景監控錄影,但相對來說其問題也在於焦距範圍不大,造成較遠的畫面影像品質不高,這也是魚眼攝影機另一大技術難點。而目前攝影機廠商已陸續解決此一問題,如慧友電子於去年6月便推出解決方案,以魚眼攝影機介面控制高速球型攝影機,此功能只需使用滑鼠點擊,即可完成。例如在魚眼攝影機360度的環繞視角,點擊欲觀看的位置,高速球型攝影機就會啟動,追蹤該方位的畫面。使用者也可以利用高速球型攝影機的PTZ功能,放大或聚焦於想要觀看的位置。同時使用者也可同時進行360度的環繞監控。

魚眼攝影機適合裝設於金融機構的出入口處及ATM自助服務區域內,視角範圍大,可明確監控出入通道或附近街道的人事,改善過去攝影機只能設定在某一方向,為了避免死角,卻必須裝設多支攝影機以解決問題,造成更多的設備花費及人力維護。



不是類比就是數位,只能二擇一?安防業界推出中介產品解決方案
縱然瞭解上述數位化監控產品的好處,不過消費者內心也會有個聲音:「難道只能在類比和數位之間選一個嗎?」安防廠商也不希望有這樣一翻兩瞪眼的情況,畢竟類比產品在目前的台灣市場上仍然有70%左右的市佔率,無法捨棄類比產品的消費者仍佔多數,因為傳統類比設備的優點是操作簡單、方便使用。也因此安全監控產業逐漸發展出「類比高畫質」「同軸高畫質」系列產品的解決方案。

什麼是類比高畫質與同軸高畫質?類比式監控產品被詬病的就是影像畫質的問題,與IP Camera相比,影像清晰度真的大大比不上,也因此開始有晶片廠、設備製造廠積極投入研究升級類比產品的畫質技術。類比高畫質與同軸高畫質保留可直接使用普通類比同軸線來進行訊號傳輸的特色,意即適用於舊的同軸系統環境,不改變原有系統的應用配置。另外類比高畫質與同軸高畫質技術也有所突破,主要優勢有:

  • 加長傳輸距離:傳統類比傳輸距離侷限於100至200公尺,而新技術則是在採用既有同軸電纜時,提供更長距離的訊號傳輸格式。
  • 提高相容性:後端設備必須兼容類比960H影像訊號及傳統類比分配器及矩陣系統。
  • 5高技術本質:具備高影像清晰度、高影像還原度、高色彩分離度、高訊號濾波、高雜訊抑制。
  • 高傳輸效率:媲美數位設備的即時無延遲、無壓縮損失及不失真格式。
  • 人性化操作:使用與操作容易,並支援前後端設定功能。
  • 價格低品質優:價格比數位產品低廉但影像品質比傳統類比監控高。

    類比監控廠商奮力一搏尋求畫質突破,努力阻止類比監控產品的衰退,在眾口大喊數位取代類比的聲浪中,期望尋得一線生機,也幫助消費者度過科技趨勢轉換的適應期,類比高畫質與同軸高畫質產品應用也十分適合金融業界,在銀行安防觀念普遍趨於保守的現狀,能在不汰換目前舊有的系統配置下,協助銀行把持預算又能將影像畫質升級,此類產品無疑是目前金融業界的最佳方案。

    中央監控系統建置不再遙不可及
    金管會有明文規定銀行金融機構需24小時維護營業所及自動櫃員機的安全,銀行如何在人力耗費最少的要求上達到此一規定,中央監控系統便是能協助銀行業主解決問題的一大幫手,只不過礙於預算及資安等種種問題阻礙,遲遲無法進行建置,以公股銀行、泛公股銀行、小型銀行尤甚。根據查訪得知,國內目前有中央監控系統的大多為外商銀行,部分民營銀行也已在陸續建置中,甚至也有已經完成建設的,可見近年銀行業界對於中央監控系統的接受度已經大幅提升。

    建置中央監控系統最大的前提是皆須使用數位監控設備才能使用網路連線,將數據資料連線回中央監控中心集中控管,也因此各家銀行也陸續在新行舍建立之初便陸續著手架設數位硬體設備,而舊行舍的設備則逐年逐步地做汰換。目前在安防業界也有多家系統整合商推出中央監控系統的解決方案,以軟體來整合不同項目的硬體設備,將門禁、監控影像、警報、ATM的交易資料等等全都收歸至中央監控中心。

    以門禁與中控系統的整合為例,當門被強行破壞時,門禁系統可立即通知中控系統,中控系統可連動攝影機進行影像追蹤,同時對警衛做出標準作業程序提醒。諸如此類的門禁事件尚有卡機破壞、逾時關門、脅迫開門等;消防警報發生時,受信總機通知中控系統,中控系統自動通知門禁系統,對火警範圍內及逃生路線上的門禁下達釋放門鎖指令;當人員忘記攜帶卡片,亦可由中控室警衛透過監視系統確定人員身分後,由中控系統的電子地圖對門禁系統實施遠端開門。

    安防市場同質性產品非常多,如何尋找適合且價格合理的產品相信很令採購單位苦惱,系統整合商以服務的角度出發,目前幾乎可以做到量身規劃的專屬中控系統,協助銀行業主在預算考量下依然能打造安全、便利的中央監控系統,也因此建置專屬的中央監控系統已經不再遙不可及。

    智慧影像辨識分析話題依然夯,但適用於銀行產業嗎?
    老實說,在訪談過程中只要一提到智慧影像分析技術(IVS),銀行業主大多是搖搖頭說「用不到啦!」但智慧影像分析對於銀行金融機構真的毫無用途嗎?技術是研究單位的事,如何應用到生活層面,就關乎到消費市場的需求了,也因此智慧影像分析技術目前在零售業界、警政單位、交通運輸系統上都是一大幫手,這些單位或產業皆提出明確需求,安防業者接收到這樣的訊息便會研發適合該領域的產品。而銀行金融單位的需求呢?又該如何應用?或許可以將曾犯過銀行搶案的人臉圖像或是相關特徵記錄下來納入系統資料庫,當符合此特徵的人進入銀行,系統便即刻通知警衛或櫃員預作提防,如真有緊急事件發生,也可先爭取到應變時間。



    除了人臉辨識資料庫外,也可設定如果在ATM機台前停留超過多少時間,就傳送警告訊息給警衛或安全部門,再透過監視攝影即時查看現場情況,可減少安全人力的耗損或是系統誤判觸動警報的尷尬狀況。

    金庫是銀行的安全維護重點,IVS技術可限制警戒線或警戒範圍,當有人超越警戒線時,警報聲便會響起先達到嚇阻的作用,同時傳送通知給安全管理人員。另外,國內銀行競爭激烈,同質性產品比例高,因此銀行也陸續導入「服務」概念,IVS當然也可跳脫安全層面的應用,協助業者進一步提供專屬服務給VIP客戶,例如當VIP客戶進到接待室時,系統會立刻搜尋出該客戶過往曾購買的產品資訊及可能的需求,協助專員更快地掌握客戶心理,讓客戶有服務用心的感受。

    安防技術不斷創新突破,攜手減緩安全層級的落差
    普遍來說,外商銀行在安全管理的自覺性較高、主控性也較強、預算充裕,因此在安防系統建置上較為全面且層級高;相較之下,本土銀行受限於預算、資安技術等問題,在安全管理層級方面遲遲追趕不上,如何弭平這樣的程度落差,安防科技的推進與相關產品的進化是能幫助業者改善的。

    近年來,國內安防產業的發展也遇到諸多瓶頸,例如產品同質性過高,也因此許多系統整合商便開始發展自身的「服務」項目。以銀行產業來說,確實不需要追求最新最高的科技產品,而是要從現今的安防科技中,挑選出最符合業主需求的安防產品與規劃,便是對於各家銀行業者最佳的解決方案!
  •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DS智慧安防雜誌聲明 ]※
     
     
     

     
     
    專家
     
     
    專家 : iDS智慧安防雜誌-編輯部
     
     
    無標題文件
     
     
     
       
    上敦企業
    Suprema
    NETGEAR, Inc.
       
    台灣工具機同業公會
    axxonsoft
    METAIAM
       
    HID
    Indusvision
    剛鈺公司
       
    Informa
    外貿協會
    資策會
       
    昇鋭智慧科技
    台灣安迅士
    晶睿通訊
       
    江森自控
    台達電
    宏電科技
       
    通航國際
    馥鴻科技
    Western Digital
       
    城智科技
    新光保全
    皇昇科技
       
    瀚錸科技
    聯發光電
    利凌企業
       
    佳皇展業
    歐益科技
    海康威視
       
    台灣微凱
    車鋁工業
    以特科技
       
    泓格科技
    燦金實業
    清波實業
       
    友旭科技
    鎧鋒企業
    揚益科技
       
    台灣穩鴻科技
    紫有科技
    台灣迪維科
       
    Informa Markets BN Co., Ltd.
    欣永成科技
    維夫拉克
       
    采森國際
     
     
     
     
       
     
     
    關於iDS+智慧安防雜誌
     
    iDS智慧安防雜誌創立於2013年12月,致力於推廣安防智慧化技術與創新安防科技產品,詳細報導安防產業趨勢與市場脈動,於2017年1月從平面媒體轉型成電子媒體,並於2018年5月推出「iDS智慧安防」影音頻道,藉此擴大受眾族群,以期將原本封閉保守的安防市場,推廣到更多元的應用市場
     
     
     
    讀者服務信箱:contact@aimag.tw  
    讀者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309988  
    讀者者服務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LINE線上即時客服: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關於我們   內容政策
         
    隱私條款   版權使用
         
    聯絡我們    
     
     
     
     
     
    *本網站對消費者完全免費使用,不會向讀者收取任何舉凡仲介、手續等等費用,若有不肖人士向您收取費用,請您立即告知我們
     
     
    Copyright @ 2013 iDS Magazine 智慧安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