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庫
  品牌樹
  產品櫃
 
 

松華國際 蕭英航:即時監控當道,雙贏的應用市場仍待建立
 
 
 
責任編輯:王奕超
6742
最後更新時間:7月 | 7日 , 2022
 
好友人數

作為公共的安防機關,警政單位照理來說,應是公部門中對於日新月異的安防科技最有需求的單位了,究竟實際上警政這塊應用市場的情況如何呢?又存在哪些問題?
 
本期我們特別造訪曾經投入警政應用市場提供專案服務一段時間的松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專訪它的掌舵者─蕭英航董事長,請他與我們談談,他所了解的台灣警政應用市場的現況與困境。



警政安防應用的現況
「警政市場在安防的需求,一直都不脫離最基本的監控需求,也就是要拍得清楚,要錄得到,這些監控影像在警方辦案、釐清真相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對於警政領域很有經驗的蕭英航董事長,在我們向他請教安防設備在警政領域的應用時,點出了警政領域的基本情況。他認為,如果這些架設於城市各個角落的攝影機,每分每秒都能夠拍得清楚,中間的紀錄又沒有被斷掉,以目前台灣攝影機的裝置密度來說,想要捕捉的事物幾乎是無所遁形。

除了基本的監控設備,蕭英航指出,再進一步的安防科技運用,比較被期待的,就是將既有的鑑識系統去搭載「智慧影像分析」(Intelligent Video Analytics, IVA)技術。近來,這在很多縣市都有嘗試運用,不過,蕭英航也提醒,從日常新聞上看到的警方破案,往往都不是拜這項高科技所賜,而是警員從一支支攝影機調畫面,很辛苦的追下去才偵破的,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也代表這樣的科技產品,現階段從實務經驗來說,對於警政的幫助不是很大。

為什麼會如此呢?蕭英航解釋道,其實,所有科技功效都有所謂的前提,當你的前提沒辦法達到,後面想要的都不可能實現,而「智慧影像分析」要能有效運用,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監控設備要拍到該拍的,不能夠有地方沒拍到,而拍到的影像還要讓人看得清楚,如果這些都做不好,你要再進一步分析、辨識什麼,根本就是空談。

但是要做好這個基本工其實也不容易,畢竟,每種監控設備,可能有各自適用的特定場所和環境,只要場景是固定的,亮度是固定的,要拍攝的東西也是特定的,通常監控設備都能捕捉到清楚的影像,但是現實裡,環境狀態不可能都一直處於固定的,而是會不斷變化,光是白天、晚上、初一、十五、豔陽下、暴雨中的環境狀況都不一樣,而目前一般的設備了不起能適用其中的幾種情境,但是卻無法在每種情境都能維持在最佳狀態,因此要監控設備時時刻刻都拍的清楚實屬難事,而無法時時刻刻拍得清楚,對於要求更進一步的辨識功能自然大打折扣。

「科技或多或少還是有幫助啦,但是恐怕無法像設備商宣稱的或是使用單位期望的那樣。」蕭英航舉「人臉辨識」為例,他說,千萬不要把它當作像在美國影集《反恐24小時》裡所看到的那麼厲害,他笑說,電視上看到的都叫做純屬參考,除了前面提到的影像捕捉的基本問題,要能有效辨識人臉,必須先建入一些用以比對的人臉資訊進資料庫,如果data base不夠充足,或是建檔時資料沒有儲存完全,那麼辨識準確度也會大幅下降。然而,臉部資訊又牽涉到個人隱私的問題,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將自己的臉部資訊授權給警政、安全單位,因此短期內要達到高辨識率、低失誤及提高民眾配合度,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比起「智慧影像分析」,蕭英航認為,「即時影像傳輸系統」對於警政上的幫助更大,松華國際就曾經幫助新北市警局建置能監看、存錄新北市將近2萬台監控攝影機即時影像的「情資整合中心」。蕭英航說,新北市環境比起台北市來說情況又更為複雜,一方面是因為新北市的管理區域不但大還零散,另一方面常舉辦大型的活動,例如貢寮海洋音樂祭、平溪的天燈節…等等,這些大型活動,參加人數非常多,如果僅靠既有的監控設備及傳統的監控模式─等到出了問題才趕忙調閱影像,不但耗時且很難提供即時的幫助。

松華國際透過與4G服務平台「全球一動」合作,採用類似WIFI,但是傳送速率更快,傳送範圍距離更大的無線網路標準─WiMAX,為新北市警局提供了一個確保影像能即時、清楚、穩定的傳回到總局整合平台的方案,可說是大大提升了新北市警政在監管和辦案的效率。「由於即時影像的重要性,現在警政在監控上投資最多的恐怕是網路的傳輸。」蕭英航如此說道。

除了警政,「即時影像傳輸系統」能發揮的功用其實很廣,舉凡在救災、公共工程的監管上,也都有很大的幫助。蕭英航就特別舉近期松華國際為「台北市道路管線中心」提供的解決方案為例,那同樣也是「即時影像傳輸系統」作為管理工具的應用。

自從高雄氣爆發生之後,全體國人都深深體會到,台灣地底管線從日本殖民時代到現在不斷埋設、堆疊的錯綜複雜性,沒有一個人真的能清楚說明這些地底管線是怎麼排或怎麼接。面對這些管線,過去的處理方式,是先開挖,發現挖錯管線再停止,然後請所有埋管的廠商過來討論、認領,可是這個過程會很冗長、費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台北市政府成立了「台北市道路管線中心」,要求台北市任何牽涉到開挖道路的工程,一定要先向中心申請,申請後,中心會發放機動性攝影機或手持攝影裝置給施工單位,並規定施工單位到開挖現場一定要把這些攝影裝備打開,讓影像透過4G網路傳回後端的中心,讓中心可以進行即時的遠端監控,而施工期間,各管線的廠商必須派駐代表在中心,如果發生任何狀況,就能立即進行討論、解決。

除了提供中心的遠端監控技術,松華國際也協助中心推出「施工即時影像App」,台北市市民只要下載該App,點選App提供的施工地圖上的施工點,就可以看到即時的施工影像,讓市民能自行對於道路工程進行監督。
從施工即時影像App的畫面即可以掌握當下全台北市有多少個道路工程正在施工。蕭英航相信,「即時影像傳輸系統」將會越來越普遍的像這樣應用在管理、治理的層面上。

未來趨勢
談到未來警政安防的發展,蕭英航除了認為「即時影像傳輸系統」的運用會越來越必備、普及,他也指出了監控雲端化會是未來的趨勢。他認為目前警車上裝監控設備,已經變得很普遍了,影像即時回傳,並且儲存在雲端,將能減少人為的操控、將影像洗掉等問題,減少管理的死角,讓爭議降低。

蕭英航說,像去年美國發生白人警察執法過當射殺黑人青年的爭議案件,甚至引起城市暴動,行動攝影裝置、即時影像系統、監控雲端化就引起了高度的重視,總統歐巴馬甚至因而編列預算投入美國警政機關在這方面的強化建置。

「雲端化的基礎就是網路化,早期監控很封閉,現在你不懂網路你也就不要幹了。」蕭英航說,現在做監控,幾乎都是在碰資通訊類的東西,尤其是2010年,松華國際以全資換股併於美國知名雲端監控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Iveda Solutions 公司後,更是全力投入雲端運算技術的發展。但是面對這個雲端化的趨勢,蕭英航也直言,不管雲端化這個口號喊得多麼響,雲如果不「落地」─即落實於應用層面─都沒用。因此,讓雲「落地」,便成為近來松華國際致力做好的重點。

警政安防市場的問題
談了警政安防的現況和趨勢,蕭英航也論及警政應用市場裡,業主與廠商存在的一些問題。蕭英航認為,首先在案子的規劃到落成之間,就沒有很好的溝通。他說,監控設備的裝置不只需要跟警方的需求配合,由於設置於街坊鄰里,往往也需顧慮到地方人士的意見,其中的溝通協調,有時候要花費不少力氣。

除此之外,很多時候業主並沒有把需求定義的很清楚,他們所提出的需求往往是比較籠統的概念,譬如要求拍得清楚,角度要對,至於什麼是清楚,什麼是對的角度,業主與廠商的理解就不盡相同,因此出來的成果與原先的預期會有很大的落差,廠商往往為了這「清晰」二字、「角度」二字,就得重複調整、修正個沒完沒了。

蕭英航認為,其實業主一開始對於設備的需求,就應該要向廠商提清楚,提得越細越好,也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彼此認知上的差距,減少修正。不過他也苦笑說,現實的情況卻是廠商將需求提得含糊,然後對於廠商沒達到需求所應負的責任則寫得清清楚楚,這固然是考驗廠商將科技落實於應用的能力,但也不免讓許多廠商感覺到處理這塊市場的案子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而在之後不願意再投入。

再來是市場利潤過低的問題。蕭英航表示,通常只有大型的警政計畫,警政單位才有可能在設備或系統建置上投入大量的預算,像近期沒有相關計畫,警政市場就只有汰舊換新可以讓廠商投入,但是汰舊換新對於廠商而言畢竟只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要吸引好的、大的廠商進來的動力是不足的,如此又怎麼可能建置有品質保證的安防設備呢?

除了預算有限,市場的低利潤,蕭英航認為廠商自己也要負很大的責任,因為市場行情是被部分廠商削價競爭給拼壞的。「對公部門的人來說,預算本來編了100,你拼到80,下次編預算就不可能超過80,如果再繼續拚下去,只會讓行情不斷往下。」蕭英航認為,近幾年應用市場上的拼價格有越來越離譜的趨勢,這不只讓好的廠商很難經營,其實對公部門也造成困擾,因為他們採購很多時候是採用最低價決標,公部門很怕遇到那種敢砍價卻不重品質的廠商,以最低價殺出。

提到招標,蕭英航也覺得目前採購法公開招標的遊戲規則是個很大的問題,「很多很好的設備事實上是獨規的,採購法卻規定公開招標必須要找三個不同廠。」蕭英航苦笑說,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明明曉得怎樣會比較好,但是也不可能做,因為做了就變成違法。而直接邀請特定廠商投標的限制性招標,蕭英航則指出,由於這需要比較多人背書證明其「無其他合適之替代標的者」,以及「因相容或互通性之需要」,因此也較少採行。可以說目前的整個規範,對於廠商和警方來說都是綁手綁腳的。

面對當前警政應用市場上,這些關於業主、廠商自己,甚至是公家制度所造成的問題,蕭英航坦言要改變是很不容易的,然而這是公部門和廠商必須共同面對的功課,畢竟想要讓警政工作成功的邁向智慧化,健全的、能夠創造雙贏的應用市場是如此的必要和迫切。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DS智慧安防雜誌聲明 ]※
 
 
 

 
 
專家
 
 
專家 : 松華國際 蕭英航董事長
 
 
無標題文件
 
 
 
   
上敦企業
Suprema
NETGEAR, Inc.
   
台灣工具機同業公會
axxonsoft
METAIAM
   
HID
Indusvision
剛鈺公司
   
Informa
外貿協會
資策會
   
昇鋭智慧科技
台灣安迅士
晶睿通訊
   
江森自控
台達電
宏電科技
   
通航國際
馥鴻科技
Western Digital
   
城智科技
新光保全
皇昇科技
   
瀚錸科技
聯發光電
利凌企業
   
佳皇展業
歐益科技
海康威視
   
台灣微凱
車鋁工業
以特科技
   
泓格科技
燦金實業
清波實業
   
友旭科技
鎧鋒企業
揚益科技
   
台灣穩鴻科技
紫有科技
台灣迪維科
   
Informa Markets BN Co., Ltd.
欣永成科技
維夫拉克
   
采森國際
 
 
 
 
   
 
 
關於iDS+智慧安防雜誌
 
iDS智慧安防雜誌創立於2013年12月,致力於推廣安防智慧化技術與創新安防科技產品,詳細報導安防產業趨勢與市場脈動,於2017年1月從平面媒體轉型成電子媒體,並於2018年5月推出「iDS智慧安防」影音頻道,藉此擴大受眾族群,以期將原本封閉保守的安防市場,推廣到更多元的應用市場
 
 
 
讀者服務信箱:contact@aimag.tw  
讀者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309988  
讀者者服務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LINE線上即時客服: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關於我們   內容政策
     
隱私條款   版權使用
     
聯絡我們    
 
 
 
 
 
*本網站對消費者完全免費使用,不會向讀者收取任何舉凡仲介、手續等等費用,若有不肖人士向您收取費用,請您立即告知我們
 
 
Copyright @ 2013 iDS Magazine 智慧安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