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車世代.未來趨勢 |
|
|
|
|
 |
3676 |
|
最後更新時間:7月 | 7日 , 2022 |
|
|
 |
 |
|
|
2017年5月開始,德國與美國相繼通過自駕車相關法律條例,開放無人自動車上路行駛。台灣版的自動駕駛車輛測試管理條例也已邁入審查階段,由法商EasyMile提供的自駕巴士陸續在北、中、南等城市的短程運輸中亮相。 |
|

各大車廠競相投入自駕車研究,自動車在成熟技術的支撐下,已在運輸產業中掀起浪潮。當車聯網成為趨勢,建築產業是否能搶先開發配套措施,在未來自駕車普及之時做好萬全準備?
在科幻電影當中,未來的先進運輸工具泰半不須人為操作,只要在導航系統上輸入目的地,按下幾個按鍵,由電腦掌控整個駕駛過程,輕鬆抵達目的地。在IoT無線技術與設備發展成熟的今日,自駕車(自動駕駛車輛)已經不再是電影中的未來科技,而是能應用在生活當中的實用科技。
在自駕車發展過程中,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利用光達、雷達、影像辨識等多種感測技術,讓ADAS能夠提供道路環境資訊給駕駛者,或者連動控制方向、油門和煞車系統,進而實現更快速及安全的交通運輸服務。對相關業者來說,自駕車的美好未來藍圖,在所有車輛汰換普及為自駕車之後,將能藉由電腦運算系統,給予個別車輛最適合的路線與預估交通時間。把每輛車想像成一列班次,城市道路交通就如同捷運或高鐵等大眾運輸工具,在行車軌道中沒有任何障礙物,因此能用最快的時間抵達目的地。
以目前自駕車的市占率,雖然離這樣的夢想藍圖有段距離,然而自駕車作為「班次」的概念,已藉由Uber的共享經濟形成初步模型,讓自小客車也能成為大眾交通運輸工具。而另一項如今已廣泛運用ADAS系統的駕駛模式,則是貼近大眾需求的「自動停車輔助系統」。

ADAS自動停車輔助系統
最早於2006年,由日本豐田汽車於Lexus車型搭載的輔助系統,是在車輛後方裝設攝影機,在駕駛車倒車時,可在車用螢幕上看見車尾周遭的環境,協助判別倒車距離和角度,這是目前已普及到一般車款的輔助技術。半自動的停車系統,能夠以雷達或影像偵測停車位空間並預判路徑,駕駛者只需要控制檔位和油門、剎車,由電腦來控制方向盤。
比如由國產研發的ARTC自動停車輔助系統,不再侷限於室內停車場或停車格,即使只有路邊的一條白線也能自動判別停車空間。一般在狹小的停車空間,駕駛需要重複倒車,不斷調校方向盤才能找到最適合的路徑,使用ADAS停車輔助系統的好處是,車身上的感測器在移動時模擬好周圍空間地圖,就能直接演算出最佳的路徑曲線,即時調整方向和路徑。
最新的自動停車技術已邁入driverless系統,又稱為自動代客停車,駕駛者直接將車輛開到停車場入口,下車後在手機App中選擇指定的停車空間,車輛就會開啟導航與定位系統,自行停至指定位置。與自動停車系統相輔相成,作為大型建築的加分題,以智慧系統管理及規劃的自動停車場,將會是較有前瞻性的選擇。 |
|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DS智慧安防雜誌聲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