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庫
  品牌樹
  產品櫃
 
 

史上首顆防振的車牌辨識 PTZ - 利凌防振車牌辨識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iDS新聞中心
1237
最後更新時間:5月 | 23日 , 2023
 
好友人數

車牌辨識在全球已經是很成熟的應用,舉凡停車場管理、智能交通、科技執法或車輛追蹤等等,在各種領域皆有其用武之地。AI 監控解決方案大廠利凌在很久以前便已佈局車牌辨識市場,不管是效能取向的後端主機車牌辨識、或是機動性至上的前端免主機車牌辨識,都已經廣泛的佈署於各大案場。
 


為什麼車牌辨識要做防振機能?
利凌推出「IMU 防振型 AI PTZ 解決方案」,在 AI 車牌辨識的基礎上加上防振機能,便於將應用延伸到各種更嚴苛的場域,也幫助智能城市的政策在落實上更無往不利。攝影機的架設位置是主要原因。在高架橋上、行駛中的車輛上(比如消防車、警車等),攝影機取得的影像容易受風力、路面震動或路面巔陂影響,一但畫面糊掉了,影像的辨識就會不精準,整體系統的運作效率當然也就會大打折扣。

如何達成影像的防振?
透過外部設備的成本太高,單純經過軟體演算的效率又太低,而且效果未必好。利凌 IMU 系列 PTZ 攝影機,從軟體與硬體端雙管齊下,解決影像的抖動問題。硬體方面,利凌 IMU 系列 PTZ 攝影機首先透過攝影機的防振機構緩衝物理振動,再利用內建的 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感測器測量三軸加速度,幫助演算法校正影像的偏移,呈現清晰而不模糊的畫面結果。此穩定系統可以提供高達 15g 的垂直衝擊穩定和 9g 的水平沖擊穩定(g 是加速度的單位),已經可以應付所有的常規應用。

常用的應用可見於消防車回報現場情況、警車或民間業者尋找車輛等等。利凌 IMU 系列 PTZ 攝影機同時相容於利凌 AI 插件,幫助使用者高度客製化應用來應付不同場域。當 LPR 車牌辨識、物件計數以及禁區偵測同時啟用時,幾乎就可囊括絕大多數智能交通的應用場景。使用者還能將自己的 AI 模型透過利凌 SELF+AI 轉換雲來打包成利凌智能攝影機所相容之插件,省去再重新訓練物件的麻煩。

此外,PTZ 的追蹤機能亦是此設備的另一個優勢。具追蹤機能的攝影機並不少見,直接結合 AI 機能的卻屈指可數。在智能交通應用上,需要因應各種繁雜程度不一的應用場域,比如人車並行的道路、有野生動物經過的路段等,要如何辨識出不同的物件、並且交叉出複雜的行為模式,這些在利凌 AI 攝影機上都已經是很基本的功能。

效能方面,利凌 IMU 系列 PTZ 攝影機直接把物件的辨識、行為模式的偵測都整合在前端,也就是邊緣的端點上,完全不需假手其它運算資源。而且就算資料沒有後送,一樣能透過內建於機身上的 IO 埠口來連動周邊設備。

而在系統整合上,利凌由於把整個 AI 辨識的大框架濃縮在一台攝影機裡了,不需要因為佈署了新方案而大幅調整框架,在前端就能透過安裝不同模型的作法來解決邊緣 AI 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利凌智能 AI 攝影機支援 H.264 及 H.265 編碼,攝影機並提供 SDK 來與後續的資料處理做銜接,等於是在硬體跟軟體上的整合都不需要高階的技術門檻,比如,任何 python 工程師都能透過利凌在 Github 的開源專案來實作自己想要的功能。

智能交通的目的及出發點之一是在交通管理上減少人力支出,舉凡科技執法、通行管理或是單純的場域監控。即使不論疫情,無人值守及人力的精簡化同時也是必然趨勢。

利凌透過將 AI 辨識建立在前端攝影機的作法,幾乎不對現有的場域軟硬體架構造成任何衝擊,反而可在既有的軟體配置下更高效的達成工作目標。導入此方案所要進行的,就是只有更換前端攝影機,若是有較為進階的影像管理需求,只需要在後端主機安裝管理軟體即可。

基於以上數點,利凌 IMU 系列 PTZ 攝影機是「馬上就被市場所需要,立即就能佈署於案場」。由於架構簡單、運作方式明確易懂、市場的相關需求早已被經年累月的呼喊,利凌透過更簡潔的方式解決市場的既有問題,並不需要時間蘊釀及教育市場。也由於其架構的簡潔及 AI 的高度擴展及客製性,此應用可不受任何地域、政治或國家限制。

防水防暴的設計也讓利凌 IMU 系列 PTZ 攝影機非常適合安裝於戶外場域,符合各種認證標準亦能協助企業或整合商快速的導入其監控框架,減短專案佈署時程。利凌的所有軟硬體產品線皆於台灣製造,並符合 TAA 及 NDAA 規範。

利凌 IMU 系列 PTZ 攝影機並於今年的美西安防展 (ISC West 2023) 獲得最佳攝影機獎,在歐美及東南亞市場已有高詢問度,歡迎有興趣以及有需要的先進與朋友洽詢相關資料。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DS智慧安防雜誌聲明 ]※
 
 
 

 
 
專家
 
 
專家 : LILIN 利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無標題文件
 
 
 
   
上敦企業
Suprema
NETGEAR, Inc.
   
台灣工具機同業公會
axxonsoft
METAIAM
   
HID
Indusvision
剛鈺公司
   
Informa
外貿協會
資策會
   
昇鋭智慧科技
台灣安迅士
晶睿通訊
   
江森自控
台達電
宏電科技
   
通航國際
馥鴻科技
Western Digital
   
城智科技
新光保全
皇昇科技
   
瀚錸科技
聯發光電
創奇科技
   
利凌企業
佳皇展業
歐益科技
   
海康威視
台灣微凱
車鋁工業
   
以特科技
泓格科技
燦金實業
   
清波實業
友旭科技
鎧鋒企業
   
揚益科技
台灣穩鴻科技
紫有科技
   
台灣迪維科
Informa Markets BN Co., Ltd.
欣永成科技
   
維夫拉克
采森國際
 
 
   
 
 
關於iDS+智慧安防雜誌
 
iDS智慧安防雜誌創立於2013年12月,致力於推廣安防智慧化技術與創新安防科技產品,詳細報導安防產業趨勢與市場脈動,於2017年1月從平面媒體轉型成電子媒體,並於2018年5月推出「iDS智慧安防」影音頻道,藉此擴大受眾族群,以期將原本封閉保守的安防市場,推廣到更多元的應用市場
 
 
 
讀者服務信箱:contact@aimag.tw  
讀者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309988  
讀者者服務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LINE線上即時客服: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關於我們   內容政策
     
隱私條款   版權使用
     
聯絡我們    
 
 
 
 
 
*本網站對消費者完全免費使用,不會向讀者收取任何舉凡仲介、手續等等費用,若有不肖人士向您收取費用,請您立即告知我們
 
 
Copyright @ 2013 iDS Magazine 智慧安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