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庫
  品牌樹
  產品櫃
 
 

一口氣看完台灣安防監控資安認證十年
 
 
 
責任編輯:許雯媛
859
最後更新時間:7月 | 7日 , 2025
 
好友人數

2013年以來,中國大陸的監控設備以價格優勢迅速滲透台灣市場。短短數年內,這些產品便取得了通路市場九成以上的佔有率,由於價格低廉且功能齊全,本土品牌難以競爭,使得市場迅速淪陷於中國品牌的低價策略之下。然而,低價背後隱藏的是嚴重的資安漏洞。2016年爆發的大陸產品駭客入侵事件,成為整個市場覺醒的導火線。駭客事件曝光後,大量設備的安全性遭到質疑,消費者與工程業者紛紛意識到,設備的安全性遠比價格更為重要。這一事件也成為台灣安防產業重視資安問題的關鍵轉折點。
 


物聯網崛起與資安標準建立
2017年起,全球掀起了物聯網(IoT)的熱潮,但連網設備所帶來的資安問題也日益凸顯,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意識到這一問題,開始著手推動台灣本土的物聯網資安標準,並委託資策會、多位學界專家及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共同合作,建立了第一套產業標準。透過台灣安全設備與服務產業協會輔導廠商提供「廠商輔導」機制,並在技術層面進行輔導,而在此後,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又委由台北市電腦公會「行動應用資安聯盟」辦理IoT物聯網資安認證,簡稱「MAS」。此後,經過長時間的推動與整合,2019年,台灣正式公布國家級的物聯網資安標準「CNS 16120」,隨後更推出被業界視為CNS 16120的升級版,並且更為嚴格的「CNS 16132」標準。至此,台灣也就正式擁有一套能夠對外展示的、專業且系統化的資安標準。

認證費用與市場反應的分歧
儘管標準確立,但實務推行過程並非一路順暢,尤其在認證費用的議題上引發業界不少爭議。完整的物聯網資安檢測流程動輒需花費二十萬台幣,對以少量多樣產品為主的台灣中小企業而言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業界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方認為這些費用應該視為固定成本,必須納入營運成本,提前布局才能在國際市場更有競爭力;另一方則抱怨這樣的費用並不符合產業現實,甚至會抑制企業投入資安認證的意願。

但相比於美國UL-2900認證,雖然台灣的資安標準在推動初期即參考了美國UL-2900認證,兩者在實質內容上有約七成相似度,卻也存在顯著差異。UL-2900偏向於模組化驗證,初始認證費用即高達50萬元台幣,後續產品型號擴展甚至可能達到200萬元以上;相對而言,台灣的資安檢測更貼近本土產業需求,採取了「系列認證」方式,只要核心架構與韌體相同,後續型號僅需較低的追加費用即可通過認證,大幅降低企業負擔。

去中國化的挑戰與模組式送測的興起
在認證過程中,去中國化成為另一個焦點。由於中國製的監控設備被陸續揭發存在後門程式,導致政府與業界開始推動板卡與晶片自主研發,但過程並不容易。完全在地研發需要龐大的投入,許多業者因此轉而選擇模組式送測,例如開始有廠商推出符合標準的NVR板卡,幫助本土品牌快速通過檢測與認證,縮短研發與檢測時程,但隨著檢測需求增加,台灣的檢測實驗室資源不足問題也跟著浮現。

在2024年以前,台灣也只有一家安華具備TAF認證通過的實驗室,是當時主要的影像設備檢測機構,但2025年退出市場後,ETC成為唯一能提供此項服務的機構,這也導致企業等待檢測時間拉長,費用進一步攀升,致使更多企業開始採用合格板卡策略,以快速獲得檢測證書。另一方面,外國產品尤其是中國品牌透過代理商送檢並取得台灣認證,也成為了爭議焦點。政府內部有擔憂此舉會削弱去中國化政策的力度,但也有業界人士認為,認證標準應公開透明,不應區分產品來源,這樣的開放政策反而能促進市場競爭,並讓台灣廠商扮演更積極的技術整合角色,藉此獲得更多利潤。



費用合理、多樣認證整合以及檢測方便快速,可以此提升製造商送驗的意向
受訪廠商們表示。當初政府開始推動物聯網資安標準的時候,當時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提供三年的補助,每一個機型的檢測費用只需要六萬元,透過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就能順利完成檢測。然而好景不常,補助期結束後,每款產品的檢測費瞬間飆升至20萬元,這讓送測廠商頓時感到壓力倍增,而不久之後,市場又多了一個由電腦公會推動的「MAS」認證,但問題隨之而來,不同單位的認證互不承認,費用卻都同樣不便宜。這種混亂的局面,讓許多廠商不知道該如何選擇,甚至產生了怨言。等到 CNS 16120 這套國家標準正式推出之後,廠商以為這會解決市場的困惑。但實際情況卻讓人失望,CNS 16120 的檢測流程幾乎與台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版本相同,費用依舊高昂,同樣需要20萬上下。廠商本以為之前的檢測結果或許能轉證,結果卻發現並不能轉換,廠商必須重新支付全額費用,這無形中再次增加了業者的負擔。廠商不禁感慨,台灣安防產品本來就是以少量多樣為主,若每款機型都要支付如此高額的檢測費,對許多中小企業來說無異是雪上加霜。尤其是產品的韌體更新頻繁,每次更新都需要重新送驗,這更讓許多廠商乾脆放棄送驗。

此外,廠商注意到市場對資安要求的趨勢也在變化。原本在去年年初,許多公共工程標案明確要求廠商必須取得 CNS 16120 證書,但到了今年,這樣的要求卻明顯減少了。更重要的是,使用單位開始採取更務實的方法,例如在標案文件中規定得標廠商在得標後的30到60天內提交資安弱點掃描報告,或者直接明確規範密碼強度、黑白名單過濾以及802.1X認證等具體功能。這種做法比起單純要求證書,更能確保交貨時的產品實際符合資安需求。

廠商特別提到「非中國製證明」幾乎已經成為公共工程的基本要求,但他也強調,資安認證的目的不應僅僅是去中國化,而應該著重在實際防堵駭客攻擊與持續檢測更新的能力。事實上,有些中國廠商會專門為了台灣市場修改韌體,推出無後門版本,通過一次檢測之後卻無法確保未來產品依舊安全。近期,廠商注意到市場開始有一種新的趨勢興起,就是採用單項檢測方案,例如網頁弱點掃描或通訊接口掃描,每個項目僅需NT$25,000到NT$30,000元左右,而非完整的20萬元認證費。這種方式成本低,更貼近產品出貨時的最新韌體狀態,受到廠商和標案單位的廣泛歡迎。



對於政策的遵守與執行,廠商們均表示認同政府推動的初衷與目的,但期盼政府能進一步優化政策,例如提供官方資安測試平台,讓他們自行檢測並隨時修補漏洞,以較低成本取得檢測報告。這種方式將大幅提高廠商主動送驗的意願,也更符合實際市場需求。廠商也指出,若台灣的資安認證能與國際標準互相承認,將對廠商外銷市場大有幫助。儘管歐美市場的資安標準尚未完全成熟,但台灣若僅停留在內部使用的標準,將無法滿足國際需求,對於有意外銷的廠商來說,選擇國際通用的資安掃描工具似乎更為划算。

回顧整個資安認證之路,這段過程充滿著政策移轉與認證混亂,許多業者都經歷了昂貴且冗長的檢測流程。呼籲政府與業界共同努力,推動資安認證費用合理化、測試機制透明化、與國際接軌,唯有如此,台灣安防產業才能真正健康發展,不至於讓這些認證淪為不合時宜的形式文件,而能真正落實到實際產品的安全保障中。

註:感謝「台灣安全設備與服務產業協會」提供相關時程與資訊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DS智慧安防雜誌聲明 ]※
 
 
 

 
 
專家
 
 
專家 : iDS智慧安防雜誌-編輯部
 
 
無標題文件
 
 
 
   
上敦企業
Suprema
NETGEAR, Inc.
   
台灣工具機同業公會
axxonsoft
METAIAM
   
HID
Indusvision
剛鈺公司
   
Informa
外貿協會
資策會
   
昇鋭智慧科技
台灣安迅士
晶睿通訊
   
江森自控
台達電
宏電科技
   
通航國際
馥鴻科技
Western Digital
   
城智科技
新光保全
皇昇科技
   
瀚錸科技
聯發光電
利凌企業
   
佳皇展業
歐益科技
海康威視
   
台灣微凱
車鋁工業
以特科技
   
泓格科技
燦金實業
清波實業
   
友旭科技
鎧鋒企業
揚益科技
   
台灣穩鴻科技
紫有科技
台灣迪維科
   
Informa Markets BN Co., Ltd.
欣永成科技
維夫拉克
   
采森國際
 
 
 
 
   
 
 
關於iDS+智慧安防雜誌
 
iDS智慧安防雜誌創立於2013年12月,致力於推廣安防智慧化技術與創新安防科技產品,詳細報導安防產業趨勢與市場脈動,於2017年1月從平面媒體轉型成電子媒體,並於2018年5月推出「iDS智慧安防」影音頻道,藉此擴大受眾族群,以期將原本封閉保守的安防市場,推廣到更多元的應用市場
 
 
 
讀者服務信箱:contact@aimag.tw  
讀者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309988  
讀者者服務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LINE線上即時客服: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關於我們   內容政策
     
隱私條款   版權使用
     
聯絡我們    
 
 
 
 
 
*本網站對消費者完全免費使用,不會向讀者收取任何舉凡仲介、手續等等費用,若有不肖人士向您收取費用,請您立即告知我們
 
 
Copyright @ 2013 iDS Magazine 智慧安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