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gentic AI「自主型AI代理」來了,它將如何重塑安防產業 | 
              
                |  | 
              
                |  | 
              
                |  | 
              
                | 
                    
                      
                        |  | 
                              
                                
                                  |  | 435 |  |  
                        | 最後更新時間:8月 | 31日 , 2025 |  | 
                  
                 
                   |  | 
              
                |  |  | 
              
                | 
 | 
              
                |  | 
              
                | 當人類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三個十年,科技的推進速度已經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人工智慧不再只是輔助人類計算的工具,而是逐漸演變為能夠自主完成任務的「數位虛擬」人力。這種被稱為 ,Agentic AI(自主型AI代理) 的新興技術,正悄悄進入職場,並且以我們未曾見過的方式重新打造工作流程。它不僅有可能引領一場新的工業革命,更可能深刻改變以「安全與信任」為核心價值的安防產業。 | 
              
                |  | 
              
              
                |  
 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理解這項技術:Agentic AI「自主型AI代理」就像一個不需要休息的人力。只要給它一個目標,它就會自動啟動,根據任務的邏輯一步步執行,直到完成為止。不同於傳統AI需要人類頻繁地下達指令,「自主型AI代理」能在沒有太多監督的情況下,自行決策、持續行動。這種「數位虛擬」人力的出現,使得過去仰賴人工處理的大量任務,正逐漸交由AI接手。OpenAI在2025年夏天推出的 ChatGPT agent,便是這種想像的具體展現。它能存取日曆、郵件與文件,自動提出安排與計畫,甚至主動生成簡報。這種能力,讓AI不再只是「輔助工具」,而是逐漸扮演一個「同事」的角色。
 
 然而,這種未來景象仍然存在不小的落差。真正完全自主、無須人類干預的AI代理尚未問世。即使是最先進的系統,也仍然需要人類設定邊界、明確定義任務範疇,並且在過程中持續監督。它常常在細節上出錯,如果缺乏人工把關,後果可能十分嚴重。這種現實與行銷之間的落差,被稱為 Agentic Washing。當科技公司過度強調AI的自主性與可靠性,便可能導致企業和消費者產生錯誤期待。在安防產業中,這樣的誇大尤為危險。你可以想像一個由AI代理掌管的科技執法系統來判斷監控影像是否涉及違規或違法,如果誤判,輕則造成警力浪費,重則導致人們對執法單位的信任崩盤。對於以「零誤差」為底線的安防系統來說,這樣的風險顯然不能忽視。
 
 儘管如此,很多企業管理者已經感受到強烈的焦慮。「如果現在還沒開始接觸AI,那麼你已經落後了。」有企業負責人表示,2023年時,員工嘗試在工作中導入AI的速度比主管更快,但到2024年,情勢已經反轉。如今,高階主管們不僅追上員工,甚至開始主導AI策略的制定。然而,全球真正完全導入AI的企業,仍然不到百分之一。這說明我們仍處於早期探索期,但誰能率先試水,誰就更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搶得先機。
 
 這樣的焦慮同樣出現在安防市場。長久以來,盤商與系統整合商的競爭多集中在硬體規格與價格,然而,當AI逐漸成為安防系統的核心,焦點開始轉移。未來的競爭將不再是「誰的鏡頭更清晰」,而是「誰的AI代理更可靠」。「自主型AI代理」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能夠應付過去最困難的挑戰:海量的影像。城市級監控網路往往有上萬支攝影機同時運作,人類根本不可能即時監看。AI代理卻能全天候運行,主動分析影像,檢測異常行為,再通知人員進一步確認。這樣的應用,在社區與建案物業管理上同樣有潛力。傳統上,管理員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處理住戶報修、門禁異常與訪客登記,而AI代理可以自動完成預約、比對門禁數據,甚至提前警告潛在風險。在零售與商業領域,AI代理能比對POS數據與監控影像,偵測偷竊行為並即時通知店員。在工業與能源設施等高風險環境,它則能結合感測器數據與影像,提前偵測異常,避免重大事故。
 
 這些應用看似不同,但本質相同。AI代理將人類從高度重複、繁瑣且需要即時反應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人類可以專注在更高層次的決策。正如iDS智慧安防雜誌主編 楊永翊 所言,AI的價值不在於取代人,而是讓人類回到「更人性化」的工作內容。當AI代理自動處理影像比對、數據篩選、人員調度,人類則能把心力放在研判事件、規劃系統與建立客戶信任上。這是一場角色的重分配,而不是簡單的替換。
 
 
  
 除了改變你的產品與服務,還有你的企業、你的工作模式
 這場變革同時衝擊著企業的組織架構。傳統的組織圖,清楚劃分了上下階層與責任區塊,但在AI代理的時代,某些節點將由「數位虛擬人力」來擔任。它們或許取代基層的客服、業務人員,或許補位行政流程中的某個助理的角色,甚至可能成為專案小組的一份子。這樣的變化不僅是效率問題,更觸及企業組織文化。問題在於,企業是否準備好承擔這樣的風險?AI的研發投入巨大,但收益卻尚未成型。全球科技巨頭正投入數十億甚至數百億美元,追逐所謂的「通用人工智慧」,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場探索新模式的實驗。對安防產業來說,這意味著「快速試錯」將成為常態。未來幾年,市場會出現大量標榜「自主型AI代理」的方案,其中不少會失敗,但也將孕育出突破性的解決方案。能夠在技術成熟度、實際應用與客戶信任三者之間找到平衡的企業,將可能成為新一代領導者。
 
 如果把時間軸拉長,「自主型AI代理」在安防產業的發展,將不僅僅是產品與服務的技術升級,重新打造「信任基礎」。企業組織也將因此再造,部分職位被AI補位,而人類則專注於決策與信任維護。更重要的是,隱私與倫理爭議將會浮上檯面:如何在保障監控效率的同時,避免過度侵犯個人隱私?如何讓AI的判斷結果透明可驗證?這些問題,都將成為安防產業的核心議題,對安防產業來說,這既是挑戰,也是契機。因為「安全」從來不單單只是商業模式,而是社會運作的基石。而在這個基石之上,「自主型AI代理」將不只是看門人,更有可能成為未來守護信任的中樞。
 
 
 | 
              
                |  | 
              
                |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DS智慧安防雜誌聲明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