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庫
  品牌樹
  產品櫃
 
 

一個盤商的故事
 
 
 
責任編輯:吳珊珊
777
最後更新時間:9月 | 4日 , 2025
 
好友人數

午後的陽光斜照在工業區的一角,倉庫裡堆滿紙箱與貨櫃的味道。老李坐在辦公桌前,盯著那疊厚厚的進貨單,眉頭緊鎖。數字擺在眼前,卻讓他心裡發冷──毛利只剩下過去的一半不到。二十年前他踏進安防監控產業,靠著代理品牌一度風光,工程商來拿貨時會仔細聽他介紹規格與特色,但如今情況完全不同,客戶只剩一句話:「這台多少?隔壁比你便宜50,能不能再低一點?」那一刻,他感覺自己不再是專業的供應商,而只是被逼著不停砍價的送貨司機。
 


真正的轉折點發生在十多年前,當時海康、大華等中國品牌如洪水般湧入台灣市場。他們的產品便宜得驚人,功能卻不算差,對習慣靠毛利過日子的盤商來說,是又愛又怕的來源。愛的是進貨便宜,可以短時間內吸引客戶;怕的是一旦打開價格戰,誰也全身難退。果然沒多久,市場價格一路下探,工程商與業主不約而同的不再看品牌,只在乎價錢。老李仍記得某次替一間中型工廠報價時,拿出的台製品牌方案立刻被丟回來,對方攤開一張海康的報價單,硬生生比他低了三成。那一刻他明白,不進這些品牌,就等於退出市場。於是他也開始販賣陸系產品。

然而,真正讓老李心寒的,是原廠的態度。過去的合作模式單純,原廠依靠盤商吃貨,盤商則靠代理權益獲得獨家保護,雙方相互依存。但隨著業績壓力越來越大,一些原廠開始破罐破摔,直接跳過盤商去找下游工程商與系統整合商。幾次老李辛苦耕耘的客戶,最後卻被原廠業務直接拿下。那種被背叛的感覺刺得他透不過氣,也讓他終於意識到:原廠已經不再可靠。盤商之間慢慢形成共識,以往吃量拿代理的榮景不再,信任基礎徹底崩解。

在這樣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盤商開始思考自救。老李也加入了其中,他開始找OEM代工,把產品換上自家Logo,再重新包裝推出市場。「這是我們自己的品牌,保固我們自己負責。」他開始這樣向工程商推銷。雖然大家心知肚明,裡面的核心技術與其他品牌無異,但至少,這讓老李能維持一點掌控權,不必再擔心哪一天被原廠直接奪走生意。只是經營自有品牌並不輕鬆,行銷、售後、庫存管理全都得自己扛,他甚至得學著設計型錄、建立網站、舉辦說明會。日子比過去辛苦得多,但至少,他心裡踏實了一些。



然而,不管老李怎麼努力,自有品牌依舊難以拉開差距。最大的枷鎖在於晶片。現今大部分監控產品的核心幾乎都來自聯詠,因為政府的抗中政策,讓這家半導體公司壟斷了市場,無論是歐美品牌、中國品牌,還是台灣盤商的自有品牌,十之八九都用它的方案。「換了外觀、換了Logo,但裡面的心臟都是一樣的。」老李苦笑著說。這意味著產品之間幾乎沒有差別,解析度、夜視、壓縮技術都大同小異,唯一能比的就是價格。工程商心知肚明,報價時常常只剩一句話:「你這台用的也是聯詠吧?那別家比你便宜,你怎麼說?」晶片同質化徹底鎖死了市場差異化的可能。

說到抗中政策,諷刺的是,這政策在通路市場完全無感。公共工程與大型標案明文禁止中國品牌,確實讓專案市場出現變化,歐美品牌與少數台灣廠商因此受惠。但這些規範對於社區、商店、工廠的業主來說毫無意義,他們只在乎「便不便宜、能不能馬上安裝」,至於產品來源在哪裡,沒有人在意。盤商與工程商同樣務實,只要能供貨、能賺,就不會理會政策口號。於是專案市場與通路市場逐漸走向兩個世界:前者受政策左右,後者自成一格,穩定卻死氣沉沉。

通路市場的沉默還有另一個關鍵:缺乏波動。價格早已探底,產品因晶片高度集中而毫無特色,再加上原廠與盤商之間的信任瓦解,導致整個市場進入一種低溫卻穩定的平衡。大家都還在做,因為監控需求不會消失,但沒有人再期待爆發性成長。盤商之間甚至形成一種微妙的默契,不再拼命打價格戰,而是各守一方,維持脆弱卻穩定的版圖。老李有時候也會跟同行閒聊,大家異口同聲地抱怨:「這行就是只能做,卻難賺。」有人附和:「但不做也不行,畢竟需求還在。」話一出口,彼此對望,最後都只能苦笑。



老李的故事,說到底,就是一群盤商在夾縫中掙扎求生的故事。從中國品牌進入、價格見底,到原廠破罐破摔,再到盤商自救轉型,最後又被晶片同質化鎖死,一切像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比賽。政府的政策在這裡毫無力量,產品創新缺乏動能,市場變成一潭湖水──不會乾涸,但也再也掀不起浪花。對老李這樣的盤商而言,唯一能做的就是撐下去,撐過今天,再想明天。因為在這個市場裡,沒有人能保證自己能贏,但離開的人,注定什麼也得不到。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DS智慧安防雜誌聲明 ]※
 
 
 

 
 
專家
 
 
專家 : iDS智慧安防雜誌-編輯部
 
 
無標題文件
 
 
 
   
上敦企業
Suprema
NETGEAR, Inc.
   
台灣工具機同業公會
axxonsoft
METAIAM
   
HID
Indusvision
剛鈺公司
   
Informa
外貿協會
資策會
   
昇鋭智慧科技
台灣安迅士
晶睿通訊
   
江森自控
台達電
宏電科技
   
通航國際
馥鴻科技
Western Digital
   
城智科技
新光保全
皇昇科技
   
瀚錸科技
聯發光電
利凌企業
   
佳皇展業
歐益科技
海康威視
   
台灣微凱
車鋁工業
以特科技
   
泓格科技
燦金實業
清波實業
   
友旭科技
鎧鋒企業
揚益科技
   
台灣穩鴻科技
紫有科技
台灣迪維科
   
Informa Markets BN Co., Ltd.
欣永成科技
維夫拉克
   
采森國際
 
 
 
 
   
 
 
關於iDS+智慧安防雜誌
 
iDS智慧安防雜誌創立於2013年12月,致力於推廣安防智慧化技術與創新安防科技產品,詳細報導安防產業趨勢與市場脈動,於2017年1月從平面媒體轉型成電子媒體,並於2018年5月推出「iDS智慧安防」影音頻道,藉此擴大受眾族群,以期將原本封閉保守的安防市場,推廣到更多元的應用市場
 
 
 
讀者服務信箱:contact@aimag.tw  
讀者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309988  
讀者者服務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LINE線上即時客服: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關於我們   內容政策
     
隱私條款   版權使用
     
聯絡我們    
 
 
 
 
 
*本網站對消費者完全免費使用,不會向讀者收取任何舉凡仲介、手續等等費用,若有不肖人士向您收取費用,請您立即告知我們
 
 
Copyright @ 2013 iDS Magazine 智慧安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