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NEC GX 事業開發統括部長佐藤美紀在演說中表示,防災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防災經濟價值可視化」的課題。她指出,全球災害在過去五十年來次數增加五倍、經濟損失成長七倍,但防災投資僅佔整體的十八分之一,凸顯決策者缺乏量化依據。她說:「我們要讓防災投資說得更清楚,透過 AI 與 IT 技術,將風險與對策效益轉換成具體數字。」佐藤部長以印尼 BSD 新興都市的智慧排水專案為例,說明 NEC 如何透過模擬計算防災措施前後的經濟損失差異,將防災價值「可視化」。她強調,這樣的模式完全能應用於台灣,無論是預算規劃、災害發生時的即時估算,還是災後報告,都能透過數據支撐,讓資源分配更具說服力。未來 NEC 更希望與台灣在地數據與經驗結合,建立符合本地需求的防災評估系統。
NEC 視覺智慧研究實驗室主任研究員先崎健太則將焦點放在「加快災害發生後第一時間的應變能力」。他介紹的人流模擬技術,能以「個體」為單位重現居民避難行為,進一步分析避難完成時間、人流密度與受災分布。先崎指出,人流模擬不單只是生成視覺化的避難模擬,而是將居民視為「個體」,透過其年齡、屬性、行為差異模擬其互動關係,進而預測在不同災害情境下的避難速度、人流密度與受災分布。這些模擬結果不僅能幫助防災指揮官判斷資源該先投放在哪裡,也能事先建立策略資料庫,他表示。透過平時建立的資料庫,在災難發生時透過AI比對現況,就能快速產生下一步建議,甚至隨著現場資訊更新動態即時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