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庫
  品牌樹
  產品櫃
 
 

消防署台日防災合作深化 攜手NEC推動EMIC 3.0勾勒智慧應變新藍圖
 
 
 
責任編輯:楊永翊
501
最後更新時間:10月 | 15日 , 2025
 
好友人數

面對極端氣候與複合型災害衝擊,台灣正加速導入人工智慧與雲端技術,推進防災系統的再進化。內政部消防署2日舉行台日交流暨資訊新知研討會, 與多家國際科技企業代表齊聚一堂,署長蕭煥章針對 EMIC(緊急應變資訊系統)的演進與未來藍圖發表看法,並與與會全球科技廠商代表共同勾勒智慧防災新時代。
 


結合AI 、 數據 、 通訊三大支柱推動台灣防災韌性躍進
內政部消防署署長蕭煥章強調,台灣與日本、美國同為災害最頻繁的地區,必須持續透過科技提升應變能力。他指出:「從 EMIS、EMIC 1.0 到 EMIC 2.0,二十年來我們已累積數十萬筆災情資料,並串接氣象、地震等即時資訊。EMIC 2.5 已納入雲端與 AI,下一步必須進化為能夠直接支援現場決策的 EMIC 3.0。」蕭煥章署長指出,今年 921 宜蘭演習中,台灣首次大規模部署通訊設備車,未來將擴充至 81 部,作為重大災害發生時的通訊骨幹。「有通訊,就能有資訊;有資訊,系統就能整合,指揮官就能決策。」他進一步表示。這套模式已獲得美國等觀摩團的高度肯定,認為台灣的情資掌握速度甚至已不遜於先進國家。

NEC 台灣董事總經理 吉村明則回顧與台灣消防體系超過二十年的合作歷程。他表示:「NEC 自 1899 年成立以來,始終以科技創新貢獻社會為使命。我們見證了 EMIC 從初代到 2.5 的雲端化、智慧化。未來的 EMIC 3.0,將不再只是資訊平台,而要成為前線行動的智慧核心。」他強調,NEC 將持續以 AI、生物辨識、影像解析等世界級技術支援台灣的防災建設。



來自 NEC GX 事業開發統括部長佐藤美紀在演說中表示,防災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防災經濟價值可視化」的課題。她指出,全球災害在過去五十年來次數增加五倍、經濟損失成長七倍,但防災投資僅佔整體的十八分之一,凸顯決策者缺乏量化依據。她說:「我們要讓防災投資說得更清楚,透過 AI 與 IT 技術,將風險與對策效益轉換成具體數字。」佐藤部長以印尼 BSD 新興都市的智慧排水專案為例,說明 NEC 如何透過模擬計算防災措施前後的經濟損失差異,將防災價值「可視化」。她強調,這樣的模式完全能應用於台灣,無論是預算規劃、災害發生時的即時估算,還是災後報告,都能透過數據支撐,讓資源分配更具說服力。未來 NEC 更希望與台灣在地數據與經驗結合,建立符合本地需求的防災評估系統。



NEC 視覺智慧研究實驗室主任研究員先崎健太則將焦點放在「加快災害發生後第一時間的應變能力」。他介紹的人流模擬技術,能以「個體」為單位重現居民避難行為,進一步分析避難完成時間、人流密度與受災分布。先崎指出,人流模擬不單只是生成視覺化的避難模擬,而是將居民視為「個體」,透過其年齡、屬性、行為差異模擬其互動關係,進而預測在不同災害情境下的避難速度、人流密度與受災分布。這些模擬結果不僅能幫助防災指揮官判斷資源該先投放在哪裡,也能事先建立策略資料庫,他表示。透過平時建立的資料庫,在災難發生時透過AI比對現況,就能快速產生下一步建議,甚至隨著現場資訊更新動態即時修正。



另一項影像災情掌握技術,則是透過大型語言模型結合影像辨識,快速篩選與災情相關的照片或影片,解決災害現場影像龐雜卻缺乏定位的困境。先崎指出,透過大型LLM語言模型結合影像辨識,系統可以快速從大量影像中篩選出與災情相關的資訊,並利用地面影像與衛星航照的特徵比對,將畫面精準定位至街區甚至門牌層級。這樣的技術能大幅縮短從蒐集資訊到決策的時間差,將模糊的災情圖景轉化為可操作的地圖資訊。

台灣防災的下一步,不僅救災速度要快,在防災上以數據為基礎、AI 為引擎,結合通訊與跨部門、跨國合作,透過 EMIC 3.0 等救災系統與相關科技能量,讓平台能快速並即時的預測與建議「下一步行動」的智慧系統。讓防災不僅在救災速度上領先一步,更能讓防災在準確度上大幅提升,成為區域防災的重要典範。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DS智慧安防雜誌聲明 ]※
 
 
 

 
 
專家
 
 
專家 : 台灣恩益禧股份有限公司
專家 : 內政部消防署
 
 
無標題文件
 
 
 
   
上敦企業
Suprema
NETGEAR, Inc.
   
台灣工具機同業公會
axxonsoft
METAIAM
   
HID
Indusvision
剛鈺公司
   
Informa
外貿協會
資策會
   
昇鋭智慧科技
台灣安迅士
晶睿通訊
   
江森自控
台達電
宏電科技
   
通航國際
馥鴻科技
Western Digital
   
城智科技
新光保全
皇昇科技
   
瀚錸科技
聯發光電
創奇科技
   
利凌企業
佳皇展業
歐益科技
   
海康威視
台灣微凱
車鋁工業
   
以特科技
泓格科技
燦金實業
   
清波實業
友旭科技
鎧鋒企業
   
揚益科技
台灣穩鴻科技
紫有科技
   
台灣迪維科
Informa Markets BN Co., Ltd.
欣永成科技
   
維夫拉克
采森國際
 
 
   
 
 
關於iDS+智慧安防雜誌
 
iDS智慧安防雜誌創立於2013年12月,致力於推廣安防智慧化技術與創新安防科技產品,詳細報導安防產業趨勢與市場脈動,於2017年1月從平面媒體轉型成電子媒體,並於2018年5月推出「iDS智慧安防」影音頻道,藉此擴大受眾族群,以期將原本封閉保守的安防市場,推廣到更多元的應用市場
 
 
 
讀者服務信箱:contact@aimag.tw  
讀者免付費服務專線:0800-309988  
讀者者服務時間: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LINE線上即時客服:星期一~星期五 09:00~18:00  
 
 
     
關於我們   內容政策
     
隱私條款   版權使用
     
聯絡我們    
 
 
 
 
 
*本網站對消費者完全免費使用,不會向讀者收取任何舉凡仲介、手續等等費用,若有不肖人士向您收取費用,請您立即告知我們
 
 
Copyright @ 2013 iDS Magazine 智慧安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