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中國製設備在日本的滲透隱憂」
224
最後更新時間:11月 | 15日 , 2025
在高度連網的時代,家庭與企業使用的路由器正逐漸成為網路攻擊最容易被忽視的破口。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公開指出,美國資安研究在 2023 年已揭露 TP-Link 路由器遭植入惡意韌體,並且被中國國家支援的駭客組織大量利用。Microsoft 的調查更證實,超過一萬六千台 IoT 裝置遭入侵並組成殭屍網路,用以偽裝成家庭正常流量、成功繞過多數企業與政府的資安偵測,對雲端服務展開攻擊。這使得原本看似平凡的家用路由器,成了跨境攻擊行動最隱秘、最有效的跳板。
日本家庭與個人市場中,TP-Link 整體市占率約三成,但在高速規格的 Wi-Fi 6E 與 Wi-Fi 7 上市占率更高達近五成與七成,使得日本的高速網路基礎實質上大量依賴中國製設備。在中國《國家情報法》要求企業有義務協助國家情報工作的前提下,硬體風險不再是推測,而是真實存在的國安疑慮。反觀美國,2024 年已提出「路由器安全法案」,針對中國、俄羅斯、北韓與伊朗製造的通訊設備進行全面安全審查,日本在相關法規上的進度顯得顯著落後。
除了通訊設備,高市也將焦點放在另一項被廣泛使用、卻更難被察覺風險的產品──中國金山軟體旗下的 WPS Office。WPS 以價格僅為 Microsoft Office 三分之一的優勢,成功滲透日本企業、教育機構與大型量販店販售的二手電腦,許多大學生協甚至提供學術版套件,使其在校園環境中快速擴散。更關鍵的是,WPS 的「WPS Cloud」雲端使用模式已讓大量文件直接儲存在中國企業掌控的平台上,當這些資料可能涉及企業內部機密、研發資訊或學術研究成果時,資料外洩的風險便不再只是技術問題,而直接涉及國家級安全。高市首相強調,WPS 的中國本部高層公開具有中共黨員身分,而在中國法律體系下,企業也必須依國家情報法配合政府信息要求,日本的使用者雖多以成本與便利為考量,但其背後潛藏的風險卻遠大於一般人所想像。
看得見的監視攝影機,看不見的回傳路徑
監控系統作為公共安全、交通管理與企業保全的重要基礎建設,近年在日本已高度普及,從行政機構、河川監控、校園到企業研究設施皆可見其身影。然而,在全球監控市場中,前五大品牌中有四家來自中國,日本雖以 Panasonic、Axis、三菱電機與 Canon 居前,但 Hikvision 已以五%市占率迅速進入前五名,更重要的是,大量日本市場販售的監控設備實際上為中國品牌的 OEM 產品,外觀貼上日本企業標籤,本體卻仍為中國製造,導致實際滲透程度遠高於公開市占率。當監視器具備網路連接、影像傳輸與 AI 行為辨識能力,其資料流開始跨域整合場域、人流與設備資訊,這些影像若在未受控的情況下被回傳或被截取,將不只牽涉個別企業,而可能造成城市治理、智慧建築與社會基礎運作的整體風險。
全球加速排除中國設備,日本卻難以同步跟進
高市首相列舉多國政策後強調,日本的情況正與國際趨勢出現明顯落差。歐盟早在 2021 年便將 Hikvision 從歐洲議會撤除;德國電信業者已同意將華為與中興排除在 5G 建設之外;英國規劃於 2025 年 4 月前將所有中國製監控設備撤出重要設施;荷蘭宣布未來五年內淘汰 1,280 台中國製攝影機;澳洲亦從 2023 年開始陸續撤除政府土地中的中國設備;美國則在 2022 年全面禁止 Hikvision、Dahua、華為、中興等產品進口。最接近日本情境的是台灣,從 2021 年底起即正式完成政府機關全面禁用中國製 IT 設備並強化採購審查制度,成為亞洲最早落實政策的國家之一。相比之下,日本雖在中央省廳的採購規範中嚴格排除具安全疑慮的 IT 設備,但法律無法強制地方政府及民間業者,使大量中國製設備持續存在於市政府、科研單位、醫療院所與企業廠區,形成巨大的國家級資安空白。
高市首相的談話之所以引起日本社會與產業界的高度關注,是因為她揭示了一個長久被忽略的事實,「現代資訊戰並非在國界上展開,而是在家庭路由器、學校電腦、企業雲端與監控攝影機中無聲蔓延。」 當國家、企業與人民彼此依賴的資訊環境愈發複雜,資安風險便不再僅是工程師或資安專家的專業領域,而是整個社會共同面對的結構性挑戰。未來日本若要在 AI、物聯網與智慧城市技術高度發展的競爭環境中維持韌性,勢必需要建立更完善的供應鏈安全制度、強化設備來源審查機制,並讓各層級使用者理解成本之外的安全代價。看似普通的網路設備,其實正處於國際競逐的最前線,而如何建立對 IT 設備來源的警覺與治理能力,將是日本能否在全球資訊安全版圖中站穩腳步的關鍵。
原文翻譯自高市早苗頻道談話
VIDEO
※本文圖文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洽詢授權,請E-Mail至contact@aimag.tw[ iDS智慧安防雜誌聲明 ]※